書名聳動的《因為討厭韓國》的主人公是個普通中產階級家庭二女兒,看似有主見,卻也只是對討厭的事感覺煩躁,卻沒有力量改變。在工作不順之後,下了個衝動的決定前往澳洲打工度假的她,在心裡說出真正的想法「因為討厭韓國」,所以想要離開。
source: visualhunt
身在這個擠壓的社會裡,主角感受到自己無法躋身上流,卻也不能放任自己下沉的無奈。身旁同齡的人們,在各種不同的工作裡浮沈,期待能得到哪怕是好一點點的待遇。或是進入家庭生活,換個主題,把咒罵的對象從上司換成公婆。
source: visualhunt
其實這庸庸碌碌的一切在我們眼裡再正常也不過?為麼要大費周章地逃跑?是不是就是因為我們一直沒有重新思考這一切的邏輯,從何時開始,留下來接受現況變得理所當然?這才是真正的問題。
精彩一瞥:
人就算沒有一切,也可以幸福,但是害怕未來的話,就無法變幸福的,我不想過著恐懼般的生活。
在韓國的時候,我每天都哭著上班,比起公事,通勤才真正令人崩潰。
有沒有試過一大早搭上地鐵二號線,從阿峴站坐到驛三站,再經新道林站呢?這趟路可以讓人用身體切切實實的體會,想要在夾縫中求生存,人性、尊嚴什麼的,不過都是無用的裝飾品罷了。接著再從新道林站被擠到新堂站,全身上下連鎖骨都會痛得受不了。因此,每次在二號線上被擠著時,我都會想:「我上輩子犯了什麼罪?賣國?詐領保險金?」然後看著身邊的人:「你們又是犯了什麼罪呢?」
總而言之,大學畢業可以馬上找到工作,已是鬆了一口氣;就算不是這裡,應該也會隨便去一家肯錄取我的公司吧!到時候不知道人生又會如何改寫?從來沒有想過人生志業的我,反正只要不是遊手好閒,每個月領得到薪水才是最重要的。
在這家公司工作時,我的腦袋好像空空的,把自己想成一顆小螺絲釘,要靠這顆小螺絲釘運轉齒輪,再藉由齒輪轉動整個大圓,才能讓機器順利朝著某個方向運行⋯⋯能這樣想還算好!但是,連自己在做什麼事都不知道, 連這間公司在做什麼都不知道的我,一切的一切,就是一片混亂。不!應該說,壓根不想知道,像一個國、高中生應付考試而讀書一樣。
就算聽著女兒們罵聲連連,爸爸仍然不為所動,甚至在不知不覺之間放下喂媽媽吃的那塊餅乾。大家笑了好一陣子之後,突然想起「我們家從以前螞蟻就很多」⋯⋯家裡的確有段時間常有老鼠出沒,但不能因為現在沒有老鼠,就說家裡環境衛生變好。
老鼠消失了,換成源源不絕的蟑螂;蟑螂消失了,又變成成群結隊的螞蟻。一如既往,改變的只是主角,而不是環境。
人當然沒辦法決定自己從事什麼會不會成功,即便我現在報考醫學院,成為整形醫師,即便我現在報考法學院,成為律師,就保證值回票價?我不認為。沒有人知道十年或二十年後哪一個產業會變成熱門行業,所以談論前景根本沒有意義,最重要的是「我想做什麼?」
想了想自己喜歡的東西,我對飲食滿有興趣的,特別喜歡好吃的料理和零食;也喜歡酒,因此喜歡生活在食材和酒價便宜的地方;也喜歡擁有清新空氣和豔陽高照的地方;也喜歡看著身邊的人個個笑得燦爛,自己心情跟著變好的感覺,討厭活在放眼望去,大家臉上堆滿憤怒或不安的地方。僅此而已,除此之外,我沒有任何想做的事,再怎麼絞盡腦汁也想不到。
在我看來,問題不是想「做什麼」,而是想「怎麼做」。首先我想天天笑著過日子。老公和我的收入,只要一年加起來賺夠三千萬韓幣就好;房子不用大,什麼名牌包之類的全部不需要。
我想要抬頭挺胸過日子。我不在乎放軟身段賣東西、接待客人,但是絕不能賣掉自己的自尊和尊嚴。無論是使喚別人,或接受別人服務,我總會顧及對方的尊嚴。唯有重視他人的尊嚴,才有辦法嚴詞厲色地指使別人。
source: 博客來
看起來像是沒有多想的逐夢出走故事,或許是作者對家鄉的一種指控。用文字刻畫主角面對外國生活的恐懼和擔憂,卻又相比於留在自己熟悉的韓國,卻對未來更加徬徨的景況。因為太過制式化而不安,於是諷刺地讓主角不顧一切遠走。就算有著穩定的男友,看似安穩、被安排好的生活其實到處都是細刺,礙事但不至於要命,於是大家才這麼揣在懷裡,難以忍受,卻與之共生一天又一天。
source: visualhunt
作者用簡單口語的方式,述說一段不沈悶卻很詭異的故事,其中的寓意,一再咀嚼之後深遠得讓人覺得毛骨悚然。一個人可以討厭自己的原生地嗎?有著根一般意義的家鄉,在這本著作裡,成為了主角拼死也要擺脫的搖籃。要了解真正的深意,只有等到看完了全書才能夠緩過神來理解,這樣的反諷是為了什麼。
source: visualhunt
家人、朋友、情人,每個人都問「一定得要離開嗎?」但主角還是覺得,不管到哪裡,好像沒有比離開更明智的決定了!那我們的每天,都想清楚了嗎?你正過著「你要的人生」,或是其他人覺得「你應該要有的人生」呢?知道自己為什麼做而不做,這種自由是奢侈但重要的,看完《因為討厭韓國》,大家也和主角一樣重新定位自己奮力奔跑的方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