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由賈靜雯、溫昇豪、吳慷仁、 周采詩、洪都拉斯、陳妤、 曾沛慈、林哲熹、林予晞、 施名帥、檢場、謝瓊煖等人主演,劇情雖然主線在描述無差別殺人事件中,加害者與被害者家屬的心理狀態,但因為主角受害者家屬宋喬安和劉昭國、加害者家屬李大芝都在媒體新聞業工作,所以讓觀眾得以窺看媒體背後的寫實!
source:我們與惡的距離
「小時候不讀書,長大當記者」這就是現在人對媒體記者的評價,當觀眾對於求快這件事情感到疲乏,要的是更廣更深入的報導,被要求不能老是拿監視器和網路爆料當新聞時,喬安一句話點醒所有人:「新聞媒體是要做給一般的觀眾,七歲的智商,國中的程度!」
///以下可能有雷,請斟酌閱讀///
#記者每天都在搶時間
source:我們與惡的距離
就像首集李大芝所說的「記者每天都在搶時間,搶觀眾想看的東西,所以比較單向片面,編輯才可以讓觀眾看到世界的全貌。」雖然現在的新聞無法讓大家看到世界的全貌,但這是編輯應該要努力做的,然而,當理想和現實衝突時,收視率上的數字就是最直接的成績單。
#高那個0.01的收視率就很開心
source:我們與惡的距離
劉昭國做的先驅報是懷抱著理念在做的,而宋喬安做的品味新聞台則是求速食,講求點擊率要收視率,因此質問劉昭國:「很願意合作,但什麼叫做不能修改長度,不能修改標題,還不能修改內容」,劉昭國給她的答覆是「因為不能改才能夠了解觀眾真正要不要這則新聞,老是做膚淺表面的新聞騙觀眾,高那個0.01的收視率就很開心,有什麼意思呢?提升觀眾的品味,而不是重口味!」媒體到底是要被觀眾帶著走,還是要領著觀眾走,這一直是很值得討論的議題。
#要贏就是要搶快
source:我們與惡的距離
遇到「我們都輸快訊」、「最近通稿比較多多少有影響」、「其實不能看十五到四十四歲的族群,整體來說我們收視率已經最高了」、「現在十五到四十四歲的觀眾已經不看電視了,但是我們不能放棄年輕族群,現在業務部很難做的」、「業務部什麼時候好做,不能放棄年輕族群又要搶中高年齡的市場,怎麼會好做,我們新聞部已經夠配合業務部了」、「要贏就是要搶快,沒有搶先觀眾就跑走了,我們輸快訊就是慢而已」等爭論時,其實就一個字「快」,沒有信任、沒有查證,像是劇中其他台搶快報普吉島爆炸事件就是經典例子,殊不知只是假新聞。
#「腥羶色」標題
source:我們與惡的距離
下屬:「用代駕撞死鄰家女大生可以嗎?」
喬安:「你這標太弱了,這個女大生是什麼學校?台大...那就改成撞死高材生!」
其實也不能怪媒體都喜歡下這種腥羶色的標題,畢竟觀眾的胃口已經被養大了,文字如果不聳動的話,就沒有讓人想要點進來觀看的動力。
#別人犯錯,我們也要跟著犯錯嗎
source:我們與惡的距離
主管:「我們第一個到現場的,為什麼到現在還不連線?」
喬安:「不要教我怎麼播新聞,在小孩還沒有安全之前,我是不會直播的!」
喬安:「其他家都報成這樣了,別人犯錯,我們也要跟著犯錯嗎?」
不是要求自家媒體要自律,而是因為對於喬安來說,小孩是她最不能觸動的點,後面就可以看到喬安不擇手段也要拍攝的一面。
#患者被污名都是媒體造成的
source:我們與惡的距離
搞笑兼輕鬆擔當林一駿醫師表示:「患者被污名都是你們這些媒體造成的,媒體這樣一搞,明天家屬病人、社區鄰居通通都把他們沒什麼問題的病人,送去強制住院!」爛媒體也是需要被矯正的,所以喬安跟妹夫林一駿交換的條件,就是用一星期的專題取得與精神科醫師的專業訪問。
#不喜歡看就關掉不要看
source:我們與惡的距離
「最好的建議就是用遙控器,不喜歡看就關掉不要看,不要有了點擊率,有了收視率,還要來批評媒體無腦,你們的批評不會改變媒體的即時文化,只會讓我們精神更錯亂!」喬安所說的話大概也是對觀眾的吶喊吧!
#用媒體權任意斷定人
source:我們與惡的距離
當哥哥李曉明被判死刑時,李大芝崩潰對喬安痛罵:「你們拿被你們自己踐踏的媒體權任意斷定人,觀眾只有七歲的智商所以可以怪老闆、怪收視率、怪觀眾、怪環境,你們可以隨便貼別人標籤,你們有沒有想過你在無形之中也殺了人、「你們殺的人沒有比我哥少」,面對兒子天彥的被殺,喬安最終還是沒守住自己的底線,因為她只想要讓自己兒子有活下去的權利,因此利用自身媒體的權力曝光加害者家屬的地址,讓網友肉搜。
source:我們與惡的距離
看完《我們與惡的距離》對台灣新聞媒體業的闡述,可以發現編劇在設定角色的對立與正反,像是喬安和劉昭國雖然同樣都是受害者的家屬,但他依然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線和媒體素質,堅持最基本的兩點,第一要徵求當事人同意才進行採訪,第二不會拿麥克風逼人答話。媒體真的是一個很難做的行業,做得好不會被稱讚,但做得不好絕對會被謾罵,但新聞卻又是生活中獲得資訊不可或缺的管道,「好的新聞」需要由你我一起進行把關,喜歡這類型題材的妞妞們,一定要點開《我們與惡的距離》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