妞書僮:你可以從一個人的臉看出他有犯罪嗎? 《不平等的審判》真人真事新書轉載

女孩的心動發現

Search

tags
0
Follow Us _
Follow Us _
service4n@niusnews.com
106 台北市大安區復興南路二段45號11樓
@2025 niusnews

天天妞一下,天天好心情

天天妞一下,天天好心情
service4n@niusnews.com
105 台北市松山區復興北路143號11樓
@2025 niusnews

妞書僮:你可以從一個人的臉看出他有犯罪嗎? 《不平等的審判》真人真事新書轉載

妞書僮:你可以從一個人的臉看出他有犯罪嗎? 《不平等的審判》真人真事新書轉載 不公平、平等、審判、法律、犯罪
share

《不平等的審判》

犯罪心理 嫌疑犯


 

你可以從一個人的臉看出他有犯罪嗎?


看看下面的這些人。哪一個人是因為強暴八歲女童而被判罪?哪一個是因為竊盜而被捕的走鋼絲表演者?又是哪一個因為殺羊而被判刑?


我們會盯著他們拱起的眉毛、彎曲的鼻樑、突出的耳朵看。我們會看著照片中人物的嘴唇:他們的嘴唇緊閉嗎?鎮靜嗎?還是害怕、生氣?這雙手的主人有戀童癖嗎?


我們停不下來。這些嫌犯的臉部照片裡有什麼東西揪住了我們,有一瞬間吸引了我們的目光,然後是再下一瞬間。




如果沒有仔細審視這些被告,我會覺得很難讀懂他們的犯罪。如果最近有一個嫌犯因為殘忍地殺害一位年輕醫師(在她家裡,而她的家離我們的街區不遠)而被逮捕,我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輸入他的名字,好讓我能夠看到他的臉。這好像很自然—損害發生的當下,這是一個必須的步驟:檢查一下他的輪廓,試圖釐清其中的意義。當我開始寫這本書時,我花了數小時鑽研紐西蘭在一八八七年到一八九O年之間拍攝的許多照片,這四張照片只是其中極小的一部分。


我不是唯一一個像磁鐵相吸一樣被這些影像吸引的人。還有許多書籍、畫展、政府資料庫和個人收藏、eBay 拍賣、CNN幻燈片和專屬的網站,都投入於蒐集嫌犯檔案中的臉部照片。它們到處都有:是我們最希望得到的,也是最不希望碰到的。


當然,它們之所以具有吸引力,其中一部分是出於人們的窺淫癖。網路上還有各種「性感的嫌犯臉部照片」、「哭泣的嫌犯臉部照片」和「嫌犯臉部紋面照片」的搭配,十分具有娛樂性—如果是名人、留著奇怪的髮型,或是親身經受了法律強大力量的人,甚至還有各自的頁面。我們可以直視他們的眼睛、把他們畫成埃及豔后的造型或是浮腫的樣子。但我想,這其中應該另有深意吧。


他們的臉—和身體—或許透露了犯罪的信號和原因。


當一件可怕的事情發生,我們會尋找事前的預警。而且我們希望找到這個損害的源頭:是什麼讓一個人對住家放火、從背後開槍殺了一個人,或是性侵一名兒童。


讓我們再看看這四位紐西蘭人。最左邊那位—法蘭克.馬斯特斯(Frank Masters)—是強暴犯。其他人犯的都只是財產上的輕罪,從左到右依序是約翰.鮑威爾(John Powell,他殺了羊後偷取屍體,被判處有期徒刑兩年)、阿利克.埃文.麥格雷戈(Alick Evan McGregor,竊盜罪,一個月徒刑)以及走鋼絲的表演者威廉.約翰斯頓(William Johnston,竊盜罪,三個月徒刑)。馬斯特斯是連續性侵犯,在一八八五年到一八八八年之間,他至少有四次因為猥褻行為而被判刑—更具體來說,是「在年輕女性面前裸露性器官」。


雖然所有受到馬斯特斯罪行影響的人— 被害者和她的父母、陪審員、法官、威靈頓(Wellington)周圍的社區—很久以前就都不在了,但是這個兒童強暴案件卻仍然攪得我們不得安寧。這個人為什麼會變成馬斯特斯呢?在他身上發生了什麼事?我們焦急地想知道,卻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查出事實。


就算我們可以回到一八八九年十二月,和皇家大律師(Crown Prosecutor)互換身分,我們仍然不會知道當馬斯特斯犯下罪行的時候,他在想什麼。他真正的動機、他的狀態、他的衝動是什麼—它們一直到今天都還是跟當時一樣:被藏在一張留了鬍鬚、深色眼睛、禿頭的臉後面。

   

在法庭上,馬斯特斯解釋他糟糕的行為是出於一種強迫作用,但是呈現在法官和陪審員面前的證據卻很難解釋。在他第四次因為猥褻行為而受審的時候,馬斯特斯宣稱「當犯下這些罪行的時候,他好像不是自己的主人,而且在被逮捕之前,他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根據律師的建議,法院命令馬斯特斯「接受醫學鑑定,看他的精神是否正常」。不過,約翰斯頓(Johnston)醫師—監獄的醫官—「認為他的……神智正常,只是有一些下流的習慣」。

   

因此,雖然馬斯特斯請求法院「採取一些步驟防止他再做同樣的事」,但他還是在不久之後就被釋放了,而且很快地在外面強暴了一個孩子。

   

根據報紙的報導,馬斯特斯在宣判時進入了「異常而且恍惚的狀態,語帶哭音地說了至少二十五分鐘以上」。「(他說)他一定是瘋了—一個徹頭徹尾的瘋子—所以根本停不下來」。除了「建議應該把他的『手腳都綁起來』、關進瘋人院之外,他還提出一個可以有效防止他再度犯案的極端手法」。他也想要做好,「能夠結婚,正正當當地過日子,不要像現在這樣」,但是卻有什麼—他的本性、他的命運—一再為他的生活製造麻煩。轉述這場審判的記者認為馬斯特斯只是在演戲:「他無疑地只是在裝腔作勢。」不過法官就沒有這麼確定了:「他無法判斷囚犯的精神是否真的異常。」

   

在這個脈絡底下,很容易覺得有某些方法、實務和經驗法則可以掀出隱藏在背後的真相:行為的真實原因、有罪的證據,或是一個已經墮落的靈魂。本書一開始所提到的「神裁法」就是這樣的一種機制。它會讓內心的邪惡表露出來。一個異端者可能會說自己是無辜的,但是沉進水裡之後,真實就會顯露出來了。

   

當然,我們並不總是依靠精心設計的儀式來揭露犯罪。的確,歷史上大多時候我們都只是靠自己的眼睛。我們會直覺地覺得罪犯長什麼樣子、他們的姿勢和行為看起來像什麼樣子。我們其實每天都會用到這種直覺,例如我們必須決定拿到零錢時要不要數、有人插隊時要說什麼、回家的路上要什麼時候過馬路。當你看著這四位受到控告的紐西蘭人時,這些連結便在下意識裡主導了你的選擇。我們的確會看封面來評斷一本書—雖然可能很難明確地說我們到底在看什麼、為什麼它會連結到犯罪。我們會說:「他看起來就像個強暴犯」,好像這就足以說明一切了。

   

認為一個人的臉部特徵會透露出他的個性,這個想法可以追溯到中世紀以前,不過一直要到十九世紀,才發展出「觀相術」,並用它來理解犯罪。對於當時的人來說,那真是一個革命性的時刻,從此可以解開許多謎團,丟棄那些落伍的作法。它透露出的訊息是:世界是可以被歸類、被解讀的,而科學和技術的進步可以改善社會。達爾文、愛迪生和達蓋爾(Daguerre)[譯註1]都告訴我們了。如果雀類的喙的弧度可以透露出牠偏愛特定種類的種子,為什麼一個人的鼻子有多挺,沒有辦法告訴我們他的內在動機是好還是壞呢?如果有人可以設計出一個機器,正確地比較每個人的鼻子,那麼,社會不就能為罪犯建立一個分類系統了嗎?消除犯罪看起來真的是可能的。

   

義大利都靈大學(University of Turin)的切薩雷.龍布羅梭(Cesare Lombroso)教授(他以前曾是佩薩羅(Pesaro)的精神病院院長)便是其中一個激動地喊出這個作法的人。龍布羅梭犯罪學理論的追隨者相信,用科學的方法可以識別出任何犯罪行為的根源。研究犯罪者的生理特徵是否和其他人不一樣,是他們特別有興趣的部分。

 


 

某一次重大犯罪的屍體解剖讓龍布羅梭有所頓悟。在那次解剖中,他對於眼前這些頭部的解剖結構(「殘暴成性的人」或是「粗笨大漢」的頭部結構)有多麼類似,感到十分驚訝:「當看到那個頭骨時,我似乎突然看透了罪犯的本質(如同在燃燒的天空下出現一片曠野)—原始人在繁衍下一代時,會把原始人性中凶猛的本性和內在的動物性複製給下一代。」現在擺在他面前桌上的,是對於犯罪這種禍患的解釋。在我們之中,那些似乎「只為自己、對於邪惡有著不能壓抑的渴望」的人、想要「毀滅生命」的人、在性方面敗壞的人,或是「因過分懶惰」而走向詐欺或是偷竊的人,在心理和生理上就是不同的。他們「生來就是犯罪者」—比較像動物,因為動物有這些行為很正常。如果要區別出這些「墮落的人」(他們天生就容易作一些犯法的行為),只能夠靠他們身體上的不同來識別—龍布羅梭說他們「有烙印」,透露出他們處於一個未進化的、動物的狀態。這不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其他人早在幾世紀之前就在思考人和野獸之間的連結(如同上方的木刻畫的例子),但是龍布羅梭精確地專注在這方面。他和他的追隨者開始仔細地確認和測量各種不同的身體特徵和比例—從是否有紋身到頭蓋骨的形狀—努力要讓犯罪可以按圖索驥。

   

只要拿面鏡子來,你就可以看看自己—而這也是龍布羅梭犯罪學理論的追隨者當時所作的。頭形尖嗎?下巴的線條分明嗎?鬍鬚只有一點點嗎?眉毛很淡嗎?這些都是犯罪者的特徵。

   

一連串出現的新科技,大大地幫助了龍布羅梭的研究計畫。有機器可以記錄一個人的腦容量和形狀;他的血壓;他的觸覺、嗅覺和視覺;他對於痛楚和溫度的敏感度;以及他說話的方式,還有其他許多事項。其中我最喜歡的發明,或許是路易士.弗里杰里奧(Louis Frigerio)的「測耳儀」(otometer),這個儀器是用來測量耳朵的直徑,以及它與頭之間所夾的角度—弗里杰里奧認為在所有的器官中,耳朵是用來標示一個人是否墮落的最重要器官。弗里杰里奧認為罪犯和精神病患擁有比較平且大、從頭部突出來的耳朵,其道理在於大猩猩和其他「低等動物」都有類似的耳朵。

   

如果要記錄罪犯的身體狀況,以進行客觀的比較,最好用的工具莫過於照相機。雖然照下嫌犯的臉部照片,最初只是用來追蹤罪犯—警察機構彙集「犯案者的照片檔案」,是為了方便他們自己在已發現的罪犯身上作記號—但是對觀相術有興趣的人,則產生了更宏大的計畫。法蘭西斯.高爾頓(Francis Galton)—一位英國的改革者、查爾斯.達爾文的表弟—發明了一個方式:拍下數張不同罪犯的影像,把他們重疊在同一張相片裡。旅館的小偷會長什麼樣子呢?高爾頓找來六位被逮捕的旅館小偷,為他們照相,然後把六張照片組合成一個原型。可以想像,這樣我們就可以在某人當真把第三隻手伸向受害者的大衣之前,先認出他天生就是個扒手。新的黎明即將來臨:我們可以憑記號認出犯罪,而且知道他這麼做是基於獸性。我們也許可以減少犯罪—甚至可以完全消滅它。

   

但這是徒勞無功的。高爾頓、龍布羅梭等人的研究的正確性幾乎是零。還有更糟的,他們這些突發奇想的理論助長了種族主義的意識型態,而且被用來為優生學的運動辯護(優生學運動是要藉著控管特定人群的生育,來達到根除犯罪的目的)。

   

看起來我們離箝制的過去已經大有進步:畢竟我們解放了達豪(Dachau)集中營[譯註2]。我們領悟到二十世紀前半葉的強制絕育是一個悲劇,也失敗了。對於那些仍然相信可以從一個人的身體推測出他的本質的人,我們也只會加以嘲笑。那些還這麼說的人—像是席維斯.史特龍(Sylvester Stallone)的母親賈姬(Jackie,一位頗有名氣的算命師,只要看一個人的臀部特徵就可以幫他算命)—也只淪為脫口秀的段子而已。


但所謂的進步大部分只是假象。雖然我們的確不再採信擺明的、公開的觀相術,但其實在私底下還是會看相,渾然不覺我們其實是在根據一個人的膚色、嘴唇太厚或是耳朵不對稱來評價他。這些評價沒有被指明出來,反而更具有殺傷力。龍布羅梭和高爾頓想要幫分類確立一個客觀、可以證偽的系統,所以專注在檢驗、測試和評價等與公眾相關的領域。而我們的法官則正好相反:十分地主觀,鮮少作仔細的觀察。

   

同樣有問題的是:當我們在考慮一個人為什麼會犯罪的時候,我們也會依賴一種只看外觀的「犯罪者臉部照片」的概念:我們會只專注在有如紙一般薄的、對於犯罪者的片面印象,而不去顧及周遭的狀況。一般來說,我們會認為一個人的行為來自於他的自由選擇—根據他固定的性格特徵、喜好和信念。當我們聽到一件令人髮指的事件—例如一件謀殺案—時,我們會立刻產生出一個虛擬的「犯罪者臉部照片」的概念:他一定是一個邪惡的人,為了滿足個人的欲望,寧可選擇漠視我們最重要的社會規範。我們不太會關注其他的偶然因素可能帶來的影響—像是他兒時可能暴露在含鉛的環境中,或是他在幫派中的同儕壓力—除非它們明顯到完全無法忽視(例如有人拿槍指著這位犯罪者的頭)。我們通常都會堅信自己心裡類似於「犯罪者照片」的簡單想像,這讓我們認為人的行為在不同情況下都是一樣的。一日為殺人犯,終身為殺人犯。

   

有時候這會是對的,不過通常不是—而且即使人們的行為真如我們所預測,也通常只是個巧合。我們用「犯罪者臉部照片」這個概念來解釋悲劇的事件,既扭曲也不公平。我們會認為大部分的罪犯彼此之間都獨立不相干,他們是理性的行為者,自己決定要追求一個貪婪、縱欲或是惡毒的結果。我們都低估了周圍的世界和我們大腦的運作動力—這兩者都意義重大,而且幾乎無法自行控制。我們又再次把注意力放在錯的事情上了。

   

我們所做的每件事都以大腦的軟組織為起點。

   

是什麼讓你可以讀懂這個句子中的每個字、理解它們的意思、記住前一段的內容、感覺到你拿在手裡的書頁或是閱讀裝置,並且決定繼續讀下一段?

   

答案就是神經元、突觸[譯註3]和神經傳遞介質。如果把這些電氣化學的相互作用都拿掉,結果就是我們將沒有想法、沒有情緒、沒有選擇、沒有行動。


就算是對那些沒有宗教信仰的人來說,這聽起來也不對勁。感覺起來,我們應該有某種像是「靈魂」的東西—獨立存在、有意義而且有理性—在指揮我們的行為。這個東西怎麼可能只是產生神經衝動、觸發並傳輸化學信號的神經元呢?這應該不太可能,甚至是完全不可能。但這就是事實。

   

沒有什麼惡靈命令馬斯特斯強暴一個八歲的女童,他有這個行為,原因在於他腦袋裡的一團三磅重的細胞。要理解犯罪行為,其中一個有效的出發點,便是考慮像馬斯特斯這樣的罪犯,他的大腦是否和「正常人」的大腦相異。

   

即使回到馬斯特斯的時代,在當時對這件事提出的各種解釋中,也有一個說法提到大腦的特定區域可能與某些特定的行為有關。或許最有名的例子就是二十五歲的費尼斯.蓋吉(Phineas P. Gage)—他是興建佛蒙特州的拉特蘭(Rutland)與伯靈頓(Burlington)之間的鐵路的工頭。

   

蓋吉的出名,要追溯到一八四八年的某一天—那是個既悲劇又奇蹟的一天。在那天,蓋吉用一根金屬棒在石頭中放置要引爆的火藥。他的行為(以我們今天謹慎的眼光來看,或許不能說完全意外地)觸發了一次突然的爆炸,十三磅的鐵片直接貫穿他的左臉頰,再從他的頭頂飛出來。

   

雖然前額葉皮質和大腦的其他區塊受到重傷,蓋吉卻奇蹟般地活了下來,而且大部分的身體機能和智力都保留下來。但是他的朋友也立刻注意到:蓋吉「已經不是蓋吉了」。他在意外發生之前是個謙恭有禮、討人喜歡而且盡職的人,但是在意外發生之後,卻變得懶惰、粗魯,而且容易發脾氣。大腦的某些特定部位受傷,似乎也改變了他的行為中某些特定的面向。

   

不過沒有證據顯示蓋吉曾經有犯罪行為,所以與馬斯特斯比較相關的例子,或許應該算是《神經病學文獻》(Archives of Neurology)裡報導的另一個例子—這發生在蓋吉受傷的一五O年之後。的確,有許多事件好像都在回應關於馬斯特斯的報告。

   

在二OOO年,一位已婚的四十歲維吉尼亞州學校教師歐夫特(Oft)先生—他之前從來沒有過異常的性衝動—突然開始蒐集兒童的色情圖片,並且,在不久之後還想要對處在前青春期的繼女作一些猥褻的行為。因為是初犯,所以他被引導接受一個十二期的住院療程,希望治療他的性上癮(sexual addiction)。只要有任何嚴重的差錯,他就會被送去坐牢。雖然他知道有這個風險(而且不想被關起來),似乎也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錯的,但他卻開始勾引療養院的工作人員和他發生性關係。

   

當然,歐夫特被取消了療程,而且隔天就被提交給法院;就在此時,他爆發了劇烈的頭痛,嚴重到他必須去醫院。但是一開始檢查他的神經系統,他就向房間裡的女性提出猥褻的要求,而且公開討論他怕自己會強暴房東太太。

   

因為他有明顯不正當的行為,所以醫生大可判斷他的頭痛只是裝的,真正的目的是想拖延被送進監獄的時間,不過醫生卻安排了腦部掃描。掃描的結果令人難以置信:他們發現了一顆像蛋一樣大的腫瘤,就在前額葉基底部的右邊(right orbitofrontal area)。

   

動手術割除腫瘤後的結果也同樣令人震驚:腫瘤被切除之後,歐夫特對於色情圖片的興趣頓失,而且一下子就完成了他之前一直感到很困難的嗜性者互誡協會(Sexaholics Anonymous)的療程。在七個月之後,他就被准許回家了。

   

歐夫特明顯復原了,但是事情卻還沒有結束。在二OO一年十月,他的頭痛又復發—而且他祕密蒐集色情圖片的行為也又出現了。這兩者是有關聯的嗎?果然,當醫生再次進行腦部掃描時,他們發現那顆腫瘤又長出來了。而且隨著在二OO二年二月進行的第二次手術,那些性方面的異常行為也再度消失了。

   

類似的例子,清楚說明了腦部的問題會對人的行為造成巨大的改變。不過我們必須知道:這麼明顯的例子是很少見的,而且軼事也只能告訴我們這麼多了。在大部分的時候,我們碰到的都是像馬斯特斯這樣的人—他做了某件殘暴不仁的事,不過腦子裡並沒有一顆很大的腫瘤或是破洞。如果要看犯罪者的神經系統狀況,比較好的作法是把許多人的腦部拿來作比較。

   

現有的監禁資料可以告訴我們應該關注的重點有哪些。例如:我們的監獄關了不成比例患有重大精神疾病的人(包括精神變態和反社會人格障礙,這是美國精神病協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裡列出來有相關、但是更廣義的疾病)。精神變態者的特徵,就是你認為被關在牢裡的人都有的特徵:自私、作表面功夫、衝動、不老實、沒有責任感,而且對於其他人漠不關心或沒有同理心。雖然他們頂多占人口的百分之一到二,但是在全部坐牢的人裡面,卻占有百分之十五到二十五的多數。腦部受到外傷的證據也赤裸裸地呈現出來:雖然監獄外的一般人只有不到百分之九有這樣的創傷,但是關在牢裏的人,卻有大約百分之六十的人至少受過一次類似的外傷。

   

雖然犯罪神經科學的基礎取向與早期的觀相術很類似,不過比起弗里杰里奧的測耳儀,我們的工具還是進步得多了。電腦斷層攝影(computed tomography,CT)和磁振造影(magnetic resonanceimaging,MRI)都可以瞬間了解腦部的構造。你可以想成是為我們的大腦內部照了一張快照:專照大腦內部的拍立得。它們的主要價值在於發現外傷、疾病或是異常。它們可以告訴你:這個人是否有一個像蛋一樣大的腫瘤,或是腦內的某個特定區塊的組織特別少。相反的,功能性磁振造影(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則會告訴我們,腦部的哪一個區域會在某些時間增加較多的含氧血—也就是說,當人們被問到問題,或是看著某些影像(例如成人和兒童的色情圖片)時,哪個地方的神經活動會比較頻繁。這個神經成像的技術讓我們可以了解腦部結構和人類活動(及行為)兩者之間的關係。

   

再說說前額葉皮質區。病理性說謊者、具有高度攻擊性和反社會人格障礙的人,這個區域的灰質都比較少。前額葉皮質區的受損也和暴力行為有關,腦部的這個區域如果血流減少,也會產生犯罪。相關的研究顯示,前額葉皮質區對於控制衝動十分重要,影響一個人是否可以審慎地對長遠的未來作出決定、把享樂向後延遲,和遵守規則。

   

前額葉皮質區機能障礙最奇怪的表現之一,便是如果有人傷到了腦部的這個區域,他或許可以分辨對錯,但是卻無法讓自己的行為符合道德。歐夫特先生的案例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他知道自己的行為是應該受到譴責的,但是他說自己沒有能力控制這些行為。

   

考慮到反社會的行為十分複雜,所以如果說大腦的其他部位也會影響犯罪行為,應該也不讓人驚訝。例如:杏仁核對於約束侵略行為就具有重要的功能。神經科學家認為這個區域對於了解其他人的信仰、意圖、欲望和情緒非常重要。因為它的功能在於察知別人所受到的驚嚇、恐懼和痛苦,防止我們傷害別人,所以如果它的運作出現了問題,一個人出現暴力行為的風險就會增加。我們一直都知道精神病患者有嚴重的同理能力的缺陷—不消說,他們的杏仁核的功能也比大多數人更不完整。

   

雖然我們會將每個部位分開討論,但其實腦的各個部位都是互有相關的,一個以上區域的功能不足,會造成特定的犯罪行為。以戀童癖為例,似乎就出自許多神經系統的缺陷,包括杏仁核和前額葉皮質區的問題,這些地方的問題會干擾一個人如何處理情緒的信號和性方面的刺激。

   

不過,出現異常或機能障礙的位置,會影響一個人犯罪的性質。前額葉皮質區有缺陷的人比較會犯下衝動或被情緒刺激的犯罪(例如:在被嘲笑之後,拿起瓶子打破對方的頭)。另一方面,杏仁核出現異常—不過前額葉皮質區運作正常—的人,則比較會從事經過計算、有針對性、而且不帶情緒的攻擊行為(花幾週的時間蒐集工具和跟蹤某人,最後才殘忍地殺了她、搶走珠寶)。這兩種機能障礙都可能導致最後的謀殺舉動,但是它們的神經系統結構和過程卻是不同的。

   

有些研究者認為這或許可以用來解釋「習得的精神變態」(acquired psychopathy)和「發展的精神變態」(developmental psychopathology)兩個相對照的行為—「習得的精神變態」多是因為立即的危險或是挫折而造成的攻擊反應,而「發展的精神變態」所做的攻擊行為,則多半是手段性的,是為了在最後達成完全利己的目的。有習得的精神變態的人是前額葉皮質區受損,讓他們很難管理自己的情緒反應,而有發展的精神變態的人,則是杏仁核的機能異常,所以他們無法正確地處理痛苦的信號。

   

電視劇和電影引導我們把精神變態者想成一個完全的惡魔(例如血腥恐怖片《月光光心慌慌》(Halloween)裡的麥克.邁爾斯(Michael Myers)),或是超級理性的行為者,出於選擇才做出慘無人道的事(例如漢尼拔.萊克特)Hannibal Lecter))[譯註4],但是科學為他們的行為提供了一個非常不同的解釋:是腦部的異常,使他們缺乏了我們其他人理應擁有的重要工具。我們將在後文討論,其實我們很不願意接受這個生物學上的說法,因為這讓我們對於罪犯的嚴厲對待變得沒有正當性。但是證據就是這麼告訴我們的。只要思考一下是什麼在一開始造成腦部的機能障礙:基因和發展方面的因素—而這幾乎不是受到影響的個人所能夠控制的。反對將犯罪者過分簡化成「犯罪者臉部照片」,這個概念就會得到進一步的強化。

   

有一些科學家認為人的反社會特徵中,幾乎有一半的變數都可以說是基因問題(而基因是與生俱有的)。事情是平等的,如果你有Y染色體,那麼從事暴力犯罪行為的可能性就高出數倍。精神變態者和有戀童癖的人都有不成比例的多數是男性。但也可能很難把基因的影響和社會因素區別開來:畢竟,男性和女性會有的經歷和受到的期待,本來就是非常不同的。

   

要說明基因和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單胺氧化酶A(enzyme monoamine oxidase A,MAO-A)應該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可以使某些神經傳遞介質失去活性,而且是由單一基因所決定的。科學家認為如果你擁有這種製造比較少的酶的基因,在二十五歲之前犯下暴力犯罪的可能性就是其他人的幾百倍—但前提是你還曾在童年時期受到虐待。

   

一般來說,環境對於我們的腦部如何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懷孕、嬰兒和幼兒時期,對於我們未來是否會犯罪,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如果頭部受了傷的確會有影響,不過經驗也同樣會形塑我們,並增加我們將來觸法的可能性。

   

身體在建構一個健康的大腦時,如果發生了某些經驗,可能會使我們缺乏所需的東西。例如:有許多證據顯示胎兒在懷孕期或嬰幼兒時期的營養不足,會導致認知功能障礙。就連微量營養素都很重要:有幾個研究顯示如果微量元素(像是鋅和鐵)不足,會比較有攻擊性。

   

如果暴露在某些有毒的物質中,也會有影響。如果你的母親在懷孕時抽煙,你長大後犯罪的機率是別人的三倍。酒精中毒也有類似的影響。尤其干擾的是那些母親也無法控制的因素:如果你是在某個時期生於某個國家的某個地區,你可能會被曝露在重金屬的環境中,當你每次喝水和呼吸時,都增加了暴力行為的可能性。

   

例如,有愈來愈多的證據顯示,汽油造成的鉛中毒可能是一九六O到九O年代之間暴力犯罪激增的主要原因。背後的理論是一九四O和五O年代的兒童都暴露在汽車排放的鉛塵當中,使得他們的腦容量減少,而且機能異常,尤其是在前額葉皮質區的部分(這個詞又再度出現了,有暴力行為的人通常腦的這個部位都有異常)。因此,在二十年之後,這些高度暴露的人對於控管情緒和衝動的能力比較不足,於是造成了犯罪的結果。

   

其他重要的經驗也包括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你的父母、兄弟姐妹、朋友和鄰居是什麼人,都會有影響。如果父母一再辱罵小孩或是疏於教養,如果在學校遭到孤立,或是交到行為不良的朋友,都會增加一個人犯罪的可能性。

   

而許多這些風險因子又都有互相加乘的效果:一個過動的十歲孩子,智商不足,又與反社會的單親媽媽住在貧民區,媽媽的管教嚴厲,還會不時虐待小孩—這些都預示了少年犯罪的出現,他在十八歲之前出現暴力犯罪的機率,是另一個只有智商不足的十歲孩子的好幾倍。

   

就算基因和環境讓一個人只有犯罪的低風險,但是處於某個年齡層,會讓機會遽增。我們知道在刑犯的名單中,十幾歲後半和二十幾歲前半的人占不符比例的多數。英國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十六歲到二十四歲之間的暴力犯罪者,比其他所有年齡的人加起來都還要多。

   

有一種解釋是我們的大腦也會發展,就和我們身體的其他部位一樣,不過卻又比身體的其他部位來得慢。額葉—尤其是掌管判斷、決定和自我管控的部位—或許在人們完全成長到二十幾歲之前,都還不成熟。看著他們的大腦時,你會發現青少年比較不會考量行動的後果。他們快速作決定的結構還不夠成熟,這種結構讓成年人可以不必經過深思熟慮,就能避開可能有危險的犯罪活動。但如果是青少年,有時候會在衡量一件事的風險有多大時就迷失了:我應該把槍從口袋裡掏出來嗎?我應該對著那輛車丟這個瓶子嗎?我應該吸這口毒品嗎?有一個理論認為:一部分的問題在於如果前額葉皮質區的發展速度較慢,杏仁核(負責掌管情緒反應和反應處理)就會發育得過早,讓十幾歲後半的青少年很容易受到犯罪行為的引誘、被他們的情緒所左右。

   

從進化的觀點來看,青少年大腦的特徵和耗時的發展似乎令人感到不解,不過有些科學家相信青少年大腦最大的特色—追求冒險和嘗鮮—在我們祖先過去的生活中,可能是為了適應環境才發展出來的功能,是為了鼓勵青少年踏進這個世界、發展出新的社會連結、得到寶貴的新經驗,並且在競爭的環境中獲得成功所需要的機會。也許我們一直只想到年輕的心靈要付出的成本—想到酒精和藥物會過量、想到他會發生車禍、鬥毆,和被逮捕—而忘了這對於一個青少年大腦的益處:他會願意去經歷、與新的人相遇、求知若渴、願意感受,而且將知道這世界會提供給他什麼。

   

一個明顯的徵兆是在最近的案子中,大部分的最高法院法官似乎也根據科學證據,接受了少年的心智和成人的心智有著基本的差異。不論是「葛蘭姆訴佛羅里達州案」(Graham v. Florida)—該案宣告若不是犯謀殺罪的少年犯,不得科處終身監禁不得假釋—或是「羅珀訴西蒙斯案」(Roper v.Simmons)—該案宣告不得對未滿十八歲的罪犯科處死刑—最高法院都承認,青少年除了比較容易受到同儕和其他外在壓力的影響之外,心理上的發展也較不足,無法有負責任的表現。我們必須把這個新的理解推廣給每個人—不論老少—青少年的大腦功能都會讓他們面對特別的風險。

   

不過,在這場反對把罪犯簡化成「犯罪者臉部照片」的戰役中,讓最高法院和一般大眾相信犯罪通常只是神經系統有缺陷,只是戰役的一半。以往會說,犯罪行為的背後一定藏著可憐的個性或是邪惡的靈魂;如果要消滅這種神話,我們還必須建立一個觀念:即使是那些大腦沒有異常的人,也仍然會受到環境很大的影響,使得他們決定做出違反法律的事。基因、生物學和經驗上的因素使得某些人屬於犯罪的高風險群,但是大部分人的道德認同卻不是堅定不移的。我們所處的特定環境便能夠造成各種差異。

   

同一個豆莢裡的兩顆種子可能長成非常不同的兩棵樹。看看巴爾傑(Bulger)兄弟—詹姆斯(綽號白毛(Whitey))和威廉(被叫作比利(Billy))—就知道了。

   

他們一起在南波士頓(South Boston)長大,是詹姆斯.巴爾傑和琴.巴爾傑(James and Jean Bulger)的六個孩子中的其中兩個。詹姆斯(爸爸)在一場意外中失去了一部分手臂,他一直想找一份安穩的工作,他們一家人住在奧德港(Old Harbor)—這是新英格蘭(New England)的第一棟國民住宅建案。白毛、比利和杰基(Jackie,他們的弟弟)共用一個房間,一直到比利讀高中二年級,家中的女孩們都搬到走廊盡頭的一間房間。雖然這棟建築物裡一直充滿著毒品和絕望,不過奧德港還是一個雙親家庭的社區,貧窮但也努力地生活。巴爾傑一家擁有的不多,但他們是有尊嚴地和家人住在一起。

   

白毛一直留在家鄉,和美世街(Mercer Street)的混混們攪和在一起。他交朋友的對象都是一些蹺課的學生,他們會在一起打架,或做一些更糟的事。白毛在十四歲時第一次因為偷竊而被捕。很快地,他又有了竊盜、偽造、毆打、施暴和武裝搶劫的前科。

   

十四歲對於比利來說也是關鍵的一年:他在那一年決定離開家,到波士頓學院高中(Boston College High School)就讀,而不是和朋友們一起留在南波士頓。當白毛在到處打架、惹麻煩的時候,比利正忙著寫功課,或為了賺自己的學費,而到約翰和瑪麗.卡普(John and Mary Karp)的肉鋪子打工。之後,當比利進入波士頓學院(Boston College)就讀、正式進入學問的世界時,白毛因為搶劫銀行遭到追捕,最後被判了多年的牢獄之災。

   

這對兄弟在各自的路上愈走愈遠之後,各自的方向也漸行漸遠了。

   

比利接著進入法學院、寫了有關法律的論文,這帶他走向從政之路,成為一個具有影響力的政治家:國家的代議士和麻薩諸塞州的參議院議長。他在代議士的職位上致力於兒童虐待的議題,並投入教育和福利的改革等。之後,他又受聘為麻薩諸塞州大學(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第二十四任校長,而且得到了超過二十個榮譽學位。

   

那白毛呢?他在關了九年之後被放出來,成為波士頓勢力最大的幫派分子—在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得到奧斯卡金像獎的電影《無間道風雲》(The Departed)中,傑克.尼克遜(JackNicholson)所飾演的角色,就是受到白毛的啟發。奧薩瑪.賓.拉登(Osama bin Laden)被殺了之後,白毛就一躍成為美國的頭號通緝人物。在當局終於抓到他之後,他因為涉嫌參與十一起謀殺案、販毒、敲詐等罪而被判處兩個無期徒刑,再加上五年有期徒刑。

   

即使如此,我們不應該誇大這個例子:比利—就和其他許多二十世紀的波士頓政治人物一樣—並非毫無爭議,而且他沒有背叛白毛,反而拒絕協助警方逮捕白毛。不過,包庇護短和態度強硬的政治家,還是和殺人犯及毒販大不相同。而且,不論比利對於他這位哥哥有著什麼樣的感情,他在學業方面的努力、專業經驗,和他的日常生活,還是給了他一個完全不同的社會身分。

   

當然,也有可能白毛和比利的基因差異很大—畢竟,他們並不是同卵雙胞胎,而只是兄弟。也說不定在十幾歲的一次打架中,白毛的腦部受了傷,讓他在衝動控制上出了些問題。但是最合理的解釋,應該只是這對兄弟在各自生命中的重要時刻,碰到了兩個截然不同的環境。我們周遭的環境常常會造成十分重大的影響,幾乎足以抹煞性格這個因素。

   

想像一個當代的白毛。十六歲的他,臉上戴著面罩,手裡拿著一把槍、藏在夾克裡。要加入黑幫的入會儀式,就是去搶劫一個人—被他選上的那個人正走在他站著的小巷裡,小巷的牆上畫滿了亂七八糟的塗鴉。他做到了,而且在過程中用槍射殺了那個人—三個孩子的爸爸。

   

讀完這段簡短的敘述,我們大部分人已經在腦中勾勒出一個有著前因後果的故事,我們專注於那個男孩有缺陷的人格和他糟糕的選擇。不過,在這場不幸的犯罪中,現場狀況到底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呢?

   

在開始之前,讓我們先把狀況中的某些因素(一定不會構成原因的因素)排除在外—例如:他所戴的面罩。犯罪者為什麼要戴面罩?一般認為是當壞人想要做壞事時,會套著長襪或是巴拉克拉法帽(balaclava)[譯註5],來遮住他們的臉,讓他們得以為所欲為—破門竊盜、搶劫、強暴或是謀殺—而不會被認出來或被抓住。那是一個工具,幫人達成他所選擇的結果。

   

這看起來不會有任何爭議,不過研究者最近發現面罩本身就可能是有害行為的源頭。這個實驗是以一群在萬聖節派對中玩遊戲的小學生為對象—研究者先讓他們穿平常的衣服,然後換上萬聖節裝扮,接著再換回平常的衣服。在有「匿名」效果的第二次遊戲中,學生們明顯地比較具有攻擊性,但是在他們拿掉面具進行最後一輪的遊戲時,攻擊性又消失了。真正有影響的似乎是這群孩子的裝扮,而不是他們原有的個性—一項被認為與人類學有關的研究也發現,某些社會的戰士在出征時會戴上面具,或改變他們的外貌,而這些戰士就會非常傾向於殺害或是凌虐他們的戰俘。

   

接下來,研究者決定看看如果有裝扮(匿名),孩子們會不會真的做出什麼犯罪行為。在實驗中,孩子們到各家去提出「不給糖就搗蛋」的要求,他們進入的人家裡面會有一個碗裡放著糖果,而另一個碗裡則放滿硬幣。開門的人會告訴孩子:每個人都可以有一顆糖果,而如果孩子們發問,就告訴他們硬幣是要捐出去的。

   

如果在這時候,開門的人離開孩子、走到另一個房間去,這群孩子會怎麼做呢?

   

嗯,有許多孩子會把糖果偷走,也會偷錢。有幾組人還把整個碗都拿走。不過有一個有趣的轉折:實驗的某一個設計讓開門的婦女先問孩子們的名字和住處,這群孩子就沒有偷拿東西。面具帶來的匿名效果被破壞了。

   

現在想想現代白毛在犯罪時會用的另一個工具:槍。我們都聽過這個說法:「槍不會殺人;殺人的是人。」[譯註6]就算有些人對於美國全國步槍協會(NRA)極度地不信任和輕視,這個貼在汽車保險桿上的標語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畢竟,槍是沒有生命的。它們不可能有能力影響一個人的行為。

   

直到有研究證明它們是可以的。

   

帶著武器可能會讓我們發生改變。在一個研究中,每一位受試者都獲得了一把玩具槍,或是其他非武器類的東西(例如一顆球),他們要拿著那個東西,同時螢幕上會出現不同人的照片。受試者被告知:如果螢幕上出現的人拿著槍,他們應該趕快用自己手上的東西對準螢幕;而如果螢幕上出現的人拿的是手機、錢包或是鞋子,他們手上的東西應該對著地板。

   

結果令人十分震驚。只是手上有沒有拿著槍,就會影響受試者判斷一個人的危險程度。只要手裡有槍,受試者(比起那些手裡只拿著一些無害東西的人)舉槍瞄準螢幕裡的人的次數就會大幅增加。而且,如果槍只放在實驗室裡明顯可見的地方,不會造成什麼影響;受試者必須拿著它。

   

最好的解釋是:用槍作為指示物(pointer),會讓人把模糊曖昧的東西也認知為槍,因為認知和計畫行動在腦中是共用同一個過程。如果手裡握著槍,會讓世界看起來更充滿威脅,隨時都可能發生致命的結果。

   

就連周圍的景觀—被噴漆的巷弄、排水溝裡的垃圾、一排廢棄的房子—都可能影響現代白毛的行為。回到一九八O年代早期,喬治.凱林(George L. Kelling)和詹姆士.威爾遜(James Q.Wilson)提出了「破窗效應」理論(“broken windows” theory),這是指潛在的犯罪者會從環境中獲得線索:「如果建築物的一扇窗戶破了,而且沒有人管它,其他窗戶也很快就會破了……一扇沒有修補的破窗戶是一個信號,表示沒有人會在意,所以就算把其他窗戶打破,也不會怎麼樣。」隨地的垃圾、荒廢的建築物和燒壞的汽車也會鼓勵犯罪行為嗎?有一段很長的時間,我們認為這只是隨便說說,不過,最近的實驗研究開始支持凱林和威爾遜的想法。

   

在一組實驗中,荷蘭的研究者發現在一個真實的社區裡,只要製造出一點非常輕微(但是人們看得到的)的脫序,就會改變人們的行為。如果出現更多塗鴉,就會明顯地有比較多人偷五歐元的紙幣(如果可以看到它附在一封被塞進郵筒的信裡)。當實驗者違法地把腳踏車鎖起來(而且大家都可以看到),就會有超過三倍的人擅自進入一個明顯標示「禁止進入」的區域。

   

一個比較正面的發現是:城市中的綠色空間可能會有相反的效果。犯罪不會潛藏在灌木叢裡。的確,在費城—我的家鄉,最近的研究發現有樹、灌木林和草地的地方,犯罪會比較少,尤其是搶劫和施暴。

   

就算我們同意背景會成為某個事件的原因,我們還是很難相信,只因為現場的某些因素,就會讓一個人犯下非常凶殘的行為—例如殺害一個人。不過事實上,心理學上最有名的一系列實驗的結論,都幾乎可以證明這件事。這系列的實驗只問了一個簡單的問題:多少比例的人會只因為另一個人在考試時答錯了答案,就對他施以可能致命的電擊?

   

雖然邏輯告訴我們,只有殘酷成性的虐待狂才會按下電擊按鈕,但是斯坦利.米爾格拉姆(Stanley Milgram)卻發現:如果實驗者指示他們這麼做,有百分之六十三的實驗對象都會持續對對方施以電擊,直到上限四百五十伏特。更有趣的是,只要米爾格拉姆改變環境中一些不太重要的因素,就可以讓服從這個指令的比例在百分之零和九十二.五之間變動。受試者有先看到前兩位受試者都拒絕接受指令嗎?如果有的話,服從度會陡然急降。要受試者繼續進行實驗的指令,是出自一位穿著灰色實驗室大褂的科學家、還是非專業的行政人員呢?如果是科學家的話,絕大多數受試者都會服從。實驗是在耶魯大學、還是在康乃狄克州布里奇波特(Bridgeport)的一個私人機構裡進行呢?如果是在布里奇波特的實驗室,會施以電擊的人數就低得多。

   

我們都想要相信殘酷的罪行一定是由凶殘的人做的—這些人和我們根本不是同一類人。但其實不是這樣的。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把邪惡描述成「平庸」的言論十分著名,它背後也受到心理學的支持。鄂蘭為《紐約客》(New Yorker)採訪並報導納粹戰犯阿道夫.艾希曼(AdolfEichmann)的審判,但在觀察整個審判程序時,讓她印象最深刻的,卻是艾希曼看起來是如何地普通。在她眼前的這個人做了極端駭人聽聞的事—負責執行所謂的「最終解決方案」(Final Solution)[譯註7]—但是他看起來卻完全不像個魔鬼。雖然後續的研究顯示,艾希曼是個比他裝出來的更激烈百倍的劊子手,不過鄂蘭這個更一般性的短評還是流傳了下來。

 

我們大概很難接受這句話背後的含意:我們都有可能做出傷害別人的事,我們都可能是罪犯。不過這對於我們自尊的威脅,事實上還要嚴重得多。承認科學的結果,就表示我們失去了重要的掩護。如果當場的情況對於攻擊行為扮演著這麼決定性的角色,我們便不能夠再自稱為局外的旁觀者了。如果我們決定不對武器加以管制,如果我們選擇離開日益衰敗的周邊社區,或是削減婦女、嬰兒和兒童的營養方案,如果我們讓貧民區的青年沒有太多選擇、只好加入幫派,我們便和最後發生的犯罪脫不了關係。

   

所以,如果說駁斥罪犯們有著「犯罪者臉部照片」這個概念,會有什麼最重要的影響,那就是除去了橫立在我們和那些被我們關起來的人之間的界線。這並不容易,但是對於一個正義的法律體系而言,卻是不可或缺的—我們將在本書的結尾時回到這個主題。如果我們評斷一個人有比別人高得多的犯罪可能性,是因為他的基因不好,或是因為腦袋被打過,這讓我們比較容易對犯錯的人感到同情、比較容易原諒他們、幫助(而不是傷害)他們。而如果我們知道是環境的力量讓我們都可能犯下可怕的罪行,我們就突然有理由改變環境,以確保沒有人會誤入歧途。

   

去除了「犯罪者臉部照片」的想法,我們在看法蘭克.馬斯特斯、約翰.鮑威爾、阿利克.埃文.麥格雷戈和威廉.約翰斯頓的相片時,就會用不同的眼光。嫌犯臉部特寫的真實照片將不再是我們感興趣和好奇的對象。我們會看到它們真正的本質:對於我們未完成工作的提醒。



[譯註1]路易.雅克.曼德.達蓋爾(Louis-Jacques-Mandé Daguerre,一七八一~一八五一),法國發明家、化學家和藝術家,因發明達蓋爾銀版法(又稱達蓋爾攝影法)而聞名,被視為現代攝影的發明者之一。

[譯註2]納粹德國建立的第一個集中營,位於德國南部巴伐利亞邦的達豪鎮附近,最初目的是囚禁政治犯。達豪集中營啟用於一九三三年,並於一九四五年由美軍解放,同時發生達豪大屠殺。

[譯註3]兩個神經元的相接處。

[譯註4]湯瑪斯.哈里斯(Thomas Harris)所創作的懸疑小說系列中的虛構人物,曾出現在多部電影中,包括一九八八年的《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二OO一年的《人魔》(Hannibal),二OO二年的《紅龍》(Red Dragon),以及二OO六年的《人魔崛起》(Hannibal Rising)。

[譯註5]一種在從事戶外運動、執行警備勤務或非法活動時常見的頭套,其特徵是戴在頭上時僅露出臉的一部分。該詞彙來自於一八五四年克里木戰爭中的巴拉克拉法戰役,當時英國騎兵配戴這種頭套以抵禦寒冷海風。

[譯註6]原文為Guns don’t kill people; people kill people. 這是美國的全國步槍協會的口號,在美國被大量地貼在汽車保險桿及臉書動態上。

[譯註7]指納粹德國在二次大戰期間進行的系統化種族滅絕行動,其高峰被稱為「納粹大屠殺」(Holocaust 或Shoah)。據估計,「最終解決方案」的受害人數在一千一百萬到一千七百萬之間,約有六百萬人為猶太人,其餘則是共產黨人、同性戀者、羅姆人、戰俘、異議分子等。

 

 

【延伸閱讀】

#妞書僮

#不平等的審判

 

 

好書不寂寞~

妞書僮來推薦一下這本像精彩的犯罪推理短篇小說集,但書中情節卻都是真人真事的書。

讓心理學與神經科學告訴你,為何司法判決還是這麼不公平...(啊嘶~註解好多喔~離題)

 

 

本文摘自《不平等的審判》

出版社:臉譜出版

作者:Adam Benforado

譯者:堯家寧

share

1/15星座點點名:射手對於生活中的變動感到相當振奮。每日星座進化2.0

1/15星座點點名:射手對於生活中的變動感到相當振奮。每日星座進化2.0 星座運勢、當日運勢、星座點點名、每日星座進化2.0
share

擁有勇氣與遠見,將是自己的優勢所在。一起來看看占星老師「Aprilette」今天的小指引吧!

 

 

 

Top1.射手座

生活中的變動讓妳感到相當振奮,即使是身旁他人感到頭皮發麻的危險,妳也能看到其中的轉機、理解到「未來因此開始變得不同」。勇於面對挑戰的妳,也會因此獲得比他人更豐厚的獎賞。

 

女巫餅乾:妳所獲得的機會,是他人未必擁有膽識去碰觸的事物。勇氣與遠見,是妳的優勢所在。

 

療癒香草:乳香

 

 

 

Top2.牡羊座

妳對於日後的自己要成為怎樣的人,或過著怎樣的人生,孕育了相當鮮明確定的想法。接下來遂能大刀闊斧地做出需要的變革,對自己所嚮往的未來展開充滿振奮感與意志力的追求。

 

女巫餅乾:做自己是隨著不同的人生階段,不斷發現自己的蛻變與不同,並努力做出合乎自身需求調整的過程。

 

療癒香草:洛神花

 

 

 

Top3.獅子座

妳的視野範圍之內,可能有讓妳相當羨慕或帶來啟發性的人物,指引著妳未來理想生活的方向;同時.也會出現實力不可小覷的同伴或競爭對手,刺激妳面對挑戰時,拿出最好最優秀的自己。

 

女巫餅乾:儘管好勝有時候會降低妳對自己的包容力,不過此刻確實能為妳帶來不少的成長。

 

療癒香草:蒲公英

 

 

 

金牛座

生活中的大小事件都可能觸動妳的安全感,也許會讓妳有比較大的動作或反應,但妳又煩惱著做出最好最嚴密的選擇是不是會讓身邊的人感到鋪張與小題大作。

 

女巫餅乾:妳需要透過實際事件的結果,來證明自己究竟是擁有遠見、還是太緊張而虛驚一場。

 

療癒香草:矢車菊

 

 

 

雙子座

為了做好義務範圍之內的事情,妳可能需要再做額外的進修。妳意識到要周延地理解一件事情,自己的專業並不足夠,需要佐以不同的切入點來換取最全面的視野。

 

女巫餅乾:只要對世界懷著充足的好奇心,妳就不會劃地自限,成為智謀與行動力兼具的厲害角色。

 

療癒香草:芫荽

 

 

 

巨蟹座

即使從他人身上得到肯定或讚美,妳也未必獲得成就感或滿足感。程度上妳喜歡做和擅長做的事情是分開的兩件事,於是對於自己義務範圍內的事項,妳不時會需要補充行動的理由,或找到其中的樂趣所在。

 

女巫餅乾:當倦怠感週期性地出現,找到心態上放輕鬆的應付方法,才不會累積挫折感或空虛感。

 

療癒香草:孜然

 

 

 

處女座

妳對於長遠未來的規劃有明確的想法,接下來可能會花不少的時間在準備相關的事項。考慮妳要做的事情是較大的工程,可能難以在短時間內回收果實,需要長時間地耕耘才行。

 

女巫餅乾:給自己合乎常理的進度規劃,才不會誤以為自己沒有能力,或產生太多無法消化的壓力。

 

療癒香草:土木香

 

 

 

天秤座

最近妳與不同的社交圈間有著特別兩極的緣分,不是讓妳特別熱愛和好奇,就是十分厭惡或排斥。妳充分在與人互動的過程中感受到自己的好惡分明之處,也會試著不去勉強自己和所有人圓融相處。

 

女巫餅乾:妳與他人分別有著不同對禮貌的重視,所以如果相處得有點卡,先給自己一點觀察時間、比較不會誤以為對方懷有惡意。

 

療癒香草:小米草

 

 

 

天蠍座

妳的事業正在經歷意想不到的突破,近期將會獲得大量的注意力或機會,使妳陷入忙碌與各項選擇的評估之中。對妳懷有誠意的對象,將會坦白地對妳釋出好感,或向身邊的人承認對妳的愛慕。

 

女巫餅乾:感情和事業都在他人能夠看見的地方有著明媚的形象,但妳私下仍然有著混亂與不安、需要慢慢地消化和解決。

 

療癒香草:小白菊

 

 

 

摩羯座

生活中出現的選擇,可能都存在著難以衡量的隱藏成本,或有著潛在的附加利益,始終讓妳沒有辦法確定自己是不是做了完美的選擇。在資訊不透明不對等的條件下,要求他人做出更徹底的說明,對妳來說是很重要的噢。

 

女巫餅乾:感情是否友好,與對方做的決定是否值得信任無關。懷抱著謹慎的心,也許妳會看到事件中眾人的盲點,從而提出有建設性的建議。

 

療癒香草:雷公根

 

 

 

水瓶座

由於最近的妳有比較高的能見度,也靠自己的力量推進許多事件的進展。他人對妳的表現於是有了不同的觀點,近期將會從不同切面討論妳的優勢與亮眼之處,或是未來可期待或改善的方向。

 

女巫餅乾:無論妳聽到的評價有什麼內容,他人的討論都足以證明妳有著可觀的影響力,需要更謹慎於自己的言行。

 

療癒香草:蒔蘿

 

 

 

雙魚座

對於關係或事業上的付出,近幾日的妳將會找到自己的極限與停損點。儘管配合他人的過程中妳確實獲得了不少的肯定,但妳也意識到他人對妳意見和才能上的制肘,並無辦法讓妳拿出最佳的表現。

 

女巫餅乾:對於用心和努力付出的任何事情,妳需要找到新的理由,才能重拾動力與意志力。要慢慢地消化和解決。

 

療癒香草:金印草

 

 

 

-

關於星座專家

七號行星的占星師 Aprilette

在牌卡與星圖之間,以翻譯者的姿態陪伴你閱讀屬於自己的星球地景。走在一分糖的療癒路線上,剩下的九分是慫恿你拿出勇氣、擁抱變革與冒險的辛香料。對於世事懷抱太多的認真,正在練習成為有幽默感的人。

 

無論認識自己的過程中經歷幾次生存之道的撞擊與毀損,都希望你的視野始終清楚看見自己的堅毅與天賦。找到舒適做自己的方法,即是演繹獨屬自己的精湛之作。

✿ 個人網站 ✿
https://lette.in/

 

✿ 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Planet.no.7

share
妞活動 _
贊助商廣告
贊助商廣告
latest news _
latest
READ MORE
New Member_
加入會員
歡迎使用fb帳號直接註冊加入會員。提醒您,別忘了驗證您的手機號碼,才擁有妞活動抽獎資格唷!
同意收到妞新聞電子報
已了解並同意 妞新聞會員權益聲明與隱私權條款
妞會員註冊
FACEBOOK快速註冊
粉墨誌女生研究室
Q.
姓名:
Email:
生日:西元
性別:
*請務必確認個人抽獎資料之正確性,若資料不全或錯誤,致無法核對、通知活動相關訊息或送達獎項,視同放棄中獎資格。
下一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