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多年攝影的吳柏翰,由初始的興趣到創作理念的延伸,其作品一貫泛出的詩性語彙、音樂結構與人際溫度,如今更逐步顯現時代議題的思考面向。秉持人類所共有的情感、普遍精神狀況以及探究兩者的法則,這一直是他個人創作中最重要的靈感泉源。於是因應這個展覽主題而創作的「居間變項」(Intervening Variables)系列,一改他過往取材決定題材的拍攝手法,而採用先構思再尋求所需元素拼貼而成。作品《人史之塚》四面高築的圍牆,讓我想起《陰影效應》(The Shadow Effect)裡所提到「當你感到安全,你就會知道你有權活在這裏。然而,想感覺到真正屬於這裡,你必需感到被愛。愛能保證你受到珍惜。」如果高牆隔離了任何危險因素,而危險因素又是人際關係導致的心理恐懼,那麼活在塚墓的安全就是一個極端諷刺。只是作品裡的獨人獨樹如何解說人際?或者應該視為人類與自然界的符號 ,在同一時空裡是為了學習合理的並存,而非廝殺。但從《個人主義方法論》的獨(人)與(人)群之間來看,同樣是反映雙方在思維認知上的對立。《寓言》與《棄絕雜質》都採用超出比例的劇場式構圖,人在建築物面前當然渺小,卻從這種人為物件窺探出霸氣的野心。如果作品影射的理性讓人肅然擔憂,那麼《她心底知道已經失去了一個孩兒》應該可以散發一點憂傷的詩意。「失去」用詞很沉重,所以作品有不見底的墜落感,母親面對的不是堅冷的圍牆,而是無法逃出的(心靈)籠柩。人性是探討不出總結的課題,人際關係的擺盪恰如吳柏翰所說的「精神撼動在意識、潛意識和無意識之間流瀉遊走並影響所有意識層面」正是如此難以界定主觀與客觀。
一道牆的記憶以時間觀照,牆垣在時間的流瀉中成為時代的過濾器,篩選人類文明進程中不需要的砂石而留下時代印記。藝術品作為「觀照」歷史的介質,其氣質反映創作者的思考涵養,藉創作嘗試填補人性本質的缺憾。人在現實中所面臨的每回挑戰,都是嚴峻與溫柔兼併的提醒:它撕開傷口,讓人狼狽,讓人矛盾,無以自處;它縱然陷人於難堪的處境,顯露虛假自我,卻因明晰撕裂著創傷,使我們正視傷痛的存在,才有療癒的可能,因而更接近真實的人。
展覽名稱│《弔詭畫廊 Crane Gallery》 正視 漠視
展覽時間│2015/6/13-2015/7/26
展覽地點│弔詭畫廊
門票│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