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電影多改編自童話故事,單純、可愛的故事中也常藏有一些簡單的寓意在其中,雖然其大部分對兒童來說是有教育意義的,但有時候一些無意中的隱藏訊息,反而可能會對尚未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的小朋友,帶來錯誤的價值觀。國外網站CollegeHumor就指出這個問題,並用簡單圖說告訴大家,以下這些電影分別傳達了哪些「錯誤訊息」,一起來看看:
Source:do-you-really-know-all-the-part-of-your-world-lyrics-playbuzz
《彼得潘》
「相信陌生人。」
某個夜晚你的房間突然闖入了一個陌生人!溫蒂的第一個反應不是報警、也沒有逃跑,反而是帶著兩個弟弟,直接跟著彼得潘一起飛向夢不落帝國,留父母在家擔心到不行。
《阿拉丁》
「有個奴隸好棒棒。」
電影中,阿拉丁明明知道精靈渴望自由,卻在滿足自己兩個願望後才願意釋放他,有些人認為阿拉丁釋放精靈一舉雖然善良,這份善心依然是建築在滿足自己私慾的前提之上,不能稱作是個英雄。
《小美人魚》
「一起來汙染海洋吧!」
石油、廢棄物丟棄所帶來的汙染我們絕對無法想像,《小美人魚》正是一個可以教育小朋友海洋汙染議題的好機會,但迪士尼並沒有這麼做,愛麗兒甚至還稱那些人類丟棄在海洋垃圾稱作為「寶物」蒐藏。雖然愛麗兒的蒐藏很多是從沈船中撿來的,這樣可能還是會鼓勵小朋友往海裡丟垃圾。
《美女與野獸》
「向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妥協吧。」
其實貝兒算是被野獸「囚禁」在牠的城堡中,剛開始她一點都不快樂,一心只想逃出去。那她後來怎麼又態度大轉變,愛上野獸的呢?有不少人認為這是典型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症狀*。貝兒,你愛上的是一個綁架犯啊!
*又稱為人質情節,犯罪被害者凡過來同情加害者、或產生其他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加害者。
《大力士》
「養父母不是真正的爸媽。」
當《大力士》發現養育自己長大的人不是自己親生的父母後,他不顧一切前往雅典萬里尋父(宙斯),好像養父母從那刻起變得一點都不重要一樣。真正的親情,是可以超越血緣的,迪士尼不但沒有傳達這點,反而讓海格力士變成一個拋下家人的不肖子。
《獅子王》
「相信流浪漢沒問題的!」
小辛巴逃入叢林,遇見兩個遇見問題只會「哈庫那馬他他(不用擔心)」的流浪漢,就這樣跟著他們一起流浪、吃蟲蟲。嗯...是沒甚麼不好啦,但現實生活中可不是甚麼都「哈庫那馬他他」就好啊!
看完以上這些圖說,大家又是怎麼想呢?但如果溫蒂不跟彼得潘去夢不落;阿拉丁不許願,那電影要怎麼演咩(鐵粉跺腳)!而且妞編輯自己從小看迪士尼電影長大,從來沒有產生過以上這些迷思啊!許多網友也覺得這樣的指控,是有點把大人的想法,灌入給小朋友看的迪士尼電影中了,你覺得呢?
Source:horrible-messages-implied-by-disney-movie-collegehumor ,collegehum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