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證實:好吃好喝,什麼都好談
美食能帶來好心情
「今晚一起去吃個飯吧?」碰到需要交際的場合時,我們都會習慣約人吃飯;在談判交涉或有求於人時,也都需要應酬吃飯。為什麼應酬都會伴隨飯局呢?
心理學家詹尼斯(Irving Janis)曾做了一個「好感度」(Feeling good)的實驗:人們一邊吃花生喝可樂,以及不吃不喝地閱讀評論時,會出現什麼不同的感想。受試者共拿到四篇評論,分別為「治癒癌症,還要等二十五年」、「美國空軍人數不再增加,可望減少至八五%以下」、「十年內能實現月球旅行」、「電影將在三年內變成立體影像」。結果是前者贊成這些評論的比例遠遠多於後者。
印象加分的好幫手
人在吃東西時,進食本身會成為舒服的刺激,此時心理呈現放鬆狀態,對當場聽到的意見傾向肯定。
應酬聚餐能舒緩緊張的氣氛,人們會卸下戒心,態度變好,更願意傾聽對方說話。
花生與可樂都這麼有效了,若是請對方到高級餐廳,美味食物和奢侈氣氛想必更能推波助瀾,就連難相處的人都會鬆懈警戒,不由自主地聽信對方的話。
有人說,一起吃飯時得到的好印象,最好再打八折,這樣的說法果然來其有自。
本文摘自《暗黑心機操控心理學》
所有詐騙操控套路,一一破解!
只要秉持良善與正確使用,將有助於改善溝通,使人際關係更加順遂而不再焦慮不安。譬如說──
►►「初始效應」的心理運用,建立別人對你的第一好印象
►►「L型」或「鄰座」的座位安排,讓說服力倍增。
►►利用「相似效應」,最能抓住陌生人的心,卸除防衛心。
此外,你還可以練就怎麼講「客套話」、「表面話」,製造人際間的潤滑劑而減輕壓力。比方說──
►►「遲到」反而帶來好印象的聰明回話術。
►►建立好感度滿分的刻板印象,關鍵的「最後一句話」該怎麼說。
►►利用「罪惡感心理」,讓人接受自己的請託。
作者:樺旦純
出版社:方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