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來自影集《嗜血法醫 Dexter》的團名Slaㄎk Tiㄉe (Slack Tide),這個樂團由吉他手小帕、貝斯手智明、鼓手冠甫組成,樂風就像他們的男子漢形象一樣性格鮮明,充滿力量的狂暴噪音被樂評稱為車庫搖滾─「無論稱謂為何,指的都是:直接、帶著攻擊性、有意地不刻意修飾,想呈現最真實的力道。」如此硬漢派的搖滾樂團,深受90年代的搖滾樂影響,是怎樣的音樂在經過時代更迭後,淬鍊出新一代的熱血之聲?Slack Tide獨家推薦歌單,帶你重回搖滾黃金年代!
智明推薦→Ozzy Osbourne《Goodbye to Romance》
「之前讀了Ozzy的自傳,裡面寫著Black Sabbath時期嚐到走紅的滋味,就像好萊塢的搖滾電影一樣紙醉金迷,嗑藥、砸飯店、人生搞得一團糟,最後團員看不下去也一一離開。這首歌是在Black Sabbath解散後Ozzy的第一張個人專輯裡,落魄的Ozzy自己作詞作曲,歌詞當然是寫著他對一直以來荒唐人生的反省,樂曲方面,記得自傳裡的描述是當他寫完這首歌的時候,非常非常興奮的告訴Randy Rhoads他終於寫出一首像偶像Beatles一般的歌了。雖然是一個蠻芭樂的故事但我還是感動了,而且也提醒自己不論如何不要忘記一開始想要玩音樂的初衷。」
【音樂啟蒙史】
「最早最早是國中的時候,當時日本視覺系樂團盛行,跟著同學聽著X-Japan、彩虹等等,當時大概就養成耳機不離身的習慣,一直到高中買了人生第一張NIRVANA專輯就決定開始學吉他,畢竟有誰能抵擋Kurt Cobain的魅力呢。」
小帕推薦→The Microphones《The Glow Pt. 2》專輯
《I Want Wind to Blow》
「我曾經有一年多快兩年,每天至少聽這張專輯一次。對我來說The Microphones總結了所有我熱愛的 90 年代獨立搖滾元素,在經過反芻後創造出來一張非常純粹的專輯,既充滿神秘感卻又真誠。
「The Microphones」是Phil Elverum 的一人樂團。90 年代中期,他高中剛畢業,已經累積了許多臥房實驗錄音作品,在家鄉華盛頓也小有名氣。他知道自己除了音樂之外不會選擇其他事情來做,於是放棄了唸大學,移居到奧林匹亞,加入傳奇的低傳真獨立廠牌 K Punk。像是終於獲得期待已久的玩具一樣,他幾乎把所有時間都花在 K Punk 的錄音室中。之後四年內,他以驚人的質量錄出五張專輯,而《The Glow Pt. 2》是這段時期最後一張專輯。像是天生很會跑步的人,跑多久都不會累,不知道盡頭在哪,一直往新的地方衝過去,Phil就是生來該做音樂的人。《The Glow Pt. 2》整張專輯像是一首來自異世界的歌,聽完會覺得你好像認識了這傢伙一輩子,只不過他是來自其他次元。我的人生會長成現在這樣,有一部分要歸功(歸咎?)於這張專輯的第一首歌〈I Want Wind To Blow〉。」
【音樂啟蒙史】
「人生第一張 CD 是獅子王原聲帶。高一的時候不小心買了 My Bloody Valentine 的 Isn’t Anything和 Loveless,以為獨立搖滾就是這樣的東西,後來才發現只有他們聽起來是那個樣子。接下來幾年都在小白兔唱片行買唱片聽音樂,因為當時在那認識的人都有玩團,感覺這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喜歡音樂的人就該玩音樂,很正常。」
冠甫推薦→The Smashing Pumpkins《Today》
「想不出最喜歡的樂團,但我想到在無數的看表演經驗中,只有兩個片刻我莫名掉下眼淚,一次是Smashing Pumpkins在我面前演奏起《Today》,另一次則是Jeff Mangum用絲毫感受不到老態的聲音在Neutral Milk Hotel的表演中唱起《Two-Headed Boy》。」
Neutral Milk Hotel《Two-Headed Boy》
「Smashing Pumpkins是我甚早就接觸的樂團,中學時就把Gish和Siamese Dream所有歌的鼓練完,而《Today》在這些歌當中不算是什麼困難的曲目;接觸Neutral Milk Hotel則是三年前跟智明在組另一個團的時候他介紹給我的,那時是他想在表演當中cover「Two-Headed Boy」,我於是硬是在這首沒有鼓的歌當中加了一些節奏,真的是硬加的,我當時只覺得這首歌似乎多加一點都不行。
在這兩首使我被情緒擊倒的歌當中,鼓絲毫不佔主要角色,這也意味著這兩首歌所乘載的,與我鍛鍊技巧的過程無甚大關聯,但它們勢必隱藏著某個觸發器,以連接上我的某段「值得落淚」的經驗。那種情緒是當下的,同時也是經驗的。那些歌像是轉變了經驗的原初性質,使之以不同的意義重現在我眼前。我們都知道音樂不分勝敗,但有這種能耐的歌終究也就那麼幾首而已。」
【音樂啟蒙史】
「我是被Green Day的經典名曲Basket Case當中鼓的經典過門吸引才開始打鼓的。一次聽到這首歌時,我甚至不曉得什麼叫過門,而在我發現我可以毫不吃力的駕馭這整首歌時,已是我習鼓兩年左右的事了。在未組團的打鼓歲月裡,我大概總是抱持「XX團的XX歌我打得出來啦」之類的中二心態在面對音樂。後來聽的音樂漸漸多了,也開始有了些組團經驗,慢慢覺得以技術導向為目標實在太累,況且好像再怎麼練,總還是有一大掛人一坐在鼓前,就會讓你不想再拿起鼓棒。如今在Slack Tide當中編曲就是以音樂性為重,因為這樣反而開心很多。」
滿載著各種搖滾理想,Slack Tide在音樂上若遇到意見不同時,只要去想「這到底Slack Tide不Slack Tide」,答案就會很明顯了。若是以電影來形容,反而比較像是一個場景,例如霍格華茲學院,在裡面會發生各種事件跟情緒,可是都在一個獨特的場域跟氛圍下。「就像故事不會寫到一半突然讓閃靈 Freddy 被分到葛萊芬多這樣 (雖然某種層面上非常有趣)。」
Source: chandler-parsons-bleacherreport
妞編輯發現團員介紹還有一位隱藏版團員─NBA球星帕森斯!對此,Slack Tide的回答是……「因為我們覺得『高富帥』這三個字跟我們很互補,非常適合加入我們。」你們有想過帕森斯的感受嗎~~
2014 EP搶先聽↓↓
《 I Won't Let You Blow》、《Syphon》、《Krocodile Fears》、《就這樣別走》,把各種片段的情緒濃縮在搖滾樂嘈雜的吶喊裡,竟然有說不出的暢快。
在Slack Tide的帶領之下,是否也喚醒了你潛藏在靈魂深處的熱血呢?不妨去聽聽看他們的現場演出,感受這群大男孩的奇異魅力吧!
Source: SlackTideTW -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