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絕育,是指切除雄性動物的睪丸或雌性動物的卵巢與子宮。絕育後,公狗與公貓噴尿的姿勢不會改變,但可減少噴尿做領域標記的次數與攻擊等行為。
雄性動物在胎兒時期會分泌睪固酮,使胎兒腦部下視丘的組織雄性化,但雌性動物不須此一過程,因為下視丘原本就是雌性的組織。在懷孕末期腦部發育完成,動物的性別傾向已確立,出生後即使絕育,原本雌雄行為的基本差異也不會改變,如排尿的姿勢。但有些行為,如噴尿做領域標記、騎乘、攻擊、以及對飼主展現支配地位等強勢行為,都會因為絕育而減緩。
狗貓絕育後,性腺激素數小時內就會從血液中消失,但性腺激素的行為仍會持續一段時間,時間長短依個體而異,但與腎上腺或其他代償性激素之分泌機制無關。有些母狗與母貓會出現類似雄性的排尿姿勢,原因是懷孕時位在兩隻雄胎之間或其他雄胎血流下游,沾到雄性激素所致。已知狗、貓、猴子和山羊,絕育後都會很快喪失射精行為且不再有騎乘行為,對雌性也失去性趣。公貓在絕育後 5 週內,有 50%不再有交配行為,公狗在絕育後 4 週內,有 75%仍會交配;此外,有些雄性動物在絕育後立刻失去性趣,也有持續性趣長達一年者。此時期長短原因不明,但確定與性經驗無關。
騎乘行為
狗除了因恐懼陌生人而發生攻擊行為外,其一般行為如噴尿、騎乘、及外出遊蕩等,有 70%的狗在絕育後降低 50%,有 30%的狗降低 90%,在攻擊行為方面,有 30%的狗在絕育後降低 50%,有 10%~15%的狗降低了 50%~90%。絕育對於行為的影響,與絕育時的年齡、或絕育前性行為時間的長短,均無相關性。
絕育對公貓之效果較公狗強
80~90%的公貓絕育後顯著降低噴尿、打鬥、與騎乘行為,有 50%的公貓在絕育後 1 至 2 週就可獲得降低。但絕育後其中一種行為發生的頻率降低,並不一定表示其他行為也會跟著降低。此外,絕育對於行為的影響,和絕育時的年齡、或絕育前已經有這些行為的時間,均無相關性。
發情期前就絕育的做法
研究顯示,當狗在 7 週大時就進行絕育,與超過 6 週才進行絕育,在疾病、噴尿、攻擊等行為方面,沒有顯著差異,貓的結果亦同。發情期的動物會比平常更加焦躁、走動、與吠叫。發情時雌畜的尿液和陰道分泌物會出現費洛蒙,可吸引雄性。
經驗指出,母狗的攻擊行為,會受到先天的性格與絕育時的年齡所影響。母狗在經歷一個或多個發情期之後,性情會更穩定。因此具有攻擊性的母狗,若在三個月大前絕育,會因為沒有經歷發情期,日後情緒會比發情後才絕育的母狗更具攻擊性。可能的原因是由卵巢製造的助孕素具有鎮靜作用,而絕育手術割除了卵巢,故使母狗變得更為急躁。但研究亦顯示發情前絕育的母狗日後大幅降低乳癌的發生率,因此這是個兩難的抉擇。
以上資訊由哈寵誌 HOT PETS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