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40年前,很多台灣年輕人為了更好的發展與子女的教育,移居美國。他們在美國生下不少台灣之子、台灣之女,在各行各業佔有一席之地。其中之一,就是11月初幾乎洗版各大新聞網站、當選波士頓市長的吳弭(Michelle Wu)。因為36歲的她,是波士頓史上第一位經由選舉誕生的女性、而且不是白人的市長。
媒體廣為報導,她自哈佛畢業,因為雙親離婚、母親罹患精神疾病,她需照料一家大小,開過茶館創業養家……的奮鬥故事。但這些身分與遭遇,並不是選民投她一票的主要原因。而且跟她一起進入第二輪投票的另一位候選人也是女性與移民後代,就算吳弭落選,波士頓還是會有一個史上第一的女性、少數族裔市長。
吳弭對家庭和美好生活的承諾 波士頓人買單
source: Michelle Wu@Facebook
吳弭的成功故事,以63.6%大勝對手的36.4%得票率,有許多值得我們深思、啟發與鼓勵下一代教育的特質。
不少選後的媒體分析指出,她的民生、家庭與教育友善政見,打動、團結了波士頓的新興族群、中產與年輕家庭,觸動波士頓人們心底深處的願景與焦慮,並且順應了波士頓的發展趨勢。
造訪吳弭的競選網站,第一眼就會看到她對家庭與美好生活的承諾:「要打造更有韌性、健康、公平美好的波士頓;為所有的家庭打拚;投資在教育、食物、好的工作;在我們自己的社區創造財富……在她主要的11項政見上,幾乎都與民生、教育、家庭有關,包括更公平的教育、負擔得起的住房、交通、種族貧富差距、健康、公共安全、中小企業與創業等。」
這些正是波士頓人們的心之所向。大波士頓地區有哈佛、麻省理工學院等名校林立,也是美國獨立思潮的發源地之一。核心地帶的波士頓市猶如台北的大安、文山區,人文薈萃,也是很多父母希望可以躋身,讓孩子受教育與成長的地區。不同的是,波士頓的移民來自各國、各階層,他們帶著美國夢在此落腳,期待全家過著有基本素質且有尊嚴的生活。
但在過去2年,美國人心與社會經歷許多動盪。吳弭的對手緊追社會熱議的種族與階級對立、警察改革與否等議題,還說自己在波士頓當地長大,比較了解大家要的是什麼。但吳弭提出的,是此時家長們與年輕選民更在意且實質的教育與家庭、生活問題,包括更普及且人們能夠負擔的學前教育、兒童健康照顧、公共交通、改善公立學校教育系統等。雖然有人認為部分想法太過激進不易執行,但是她說明得十分具體,從願景、原因甚至做法,或是過去她曾在市議會成功推動的經驗,每一項都鉅細靡遺,得到不少家庭組織與家長團體的支持。
從市議員到市長 從政之路一直不被看好
source: Michelle Wu@Facebook
她的成長背景,深黯這樣的盼望,並且透過她的同理心與闡述,感染選民。她的祖父母為了逃離共產黨而到台灣,生下爸爸。吳弭的爸媽在1980年代到美國,爸爸進入芝加哥市偏南端伊利諾理工學院。吳弭出生於美國,也在芝加哥南區長大,那是在大城中經濟、治安、教育、社區環境都相對弱勢的地方。
此外,她父母當時的英文並不流利。吳弭曾在多次演講或訪問中,提到自己在非主流社會出生與長大,有時甚至還要幫忙爸媽翻譯,以及移民家庭生活的悲喜苦樂。但吳弭的父母對他和二個妹妹、一個弟弟仍然抱著高度期望,積極鼓勵他們,她也認真努力,獲得獎學金進入哈佛大學,開始跟波士頓結緣。後來因為媽媽生病,她從波士頓搬回芝加哥照顧家庭,再回到波士頓從頭開始。
她在2013年第一次競選波士頓市議員時,很多人都認為她不會當選。但她將這些家庭的困境與市政、市民連結,不但順利當選,還成為波士頓第一位華裔、第二位女性市議員。
如今,她已是2個7歲與4歲波士頓學區男孩的媽媽。從市長的高度看,無論是回顧過往成長或是現在親自育兒,她都感受到家庭與整個體系奮戰的辛苦,以及傾聽家庭心聲的重要性;薪資與教育都追不上家庭的需要,無法支持家庭生活;更指出下一代在面臨更大的貧富差距時,給他們健康、安全、與公平的機會有多重要;老師、學生與家庭需要什麼。
這樣的個人經歷與訴求,讓波士頓選民頗有共鳴。《波士頓郵報》分析,吳弭作為台灣移民的第二代,努力突破身分的限制,代表、也正中了波士頓的社會反轉。因為這個傳統白人為主、菁英取向的城市,現在只剩下43%的居民在波士頓出生。超過一半的人,跟吳弭有過人生不同片段中,相似的經歷、心情與期盼。更不用說,她常常親臨社會第一線接地氣,瞭解人們遇到的問題與期望。
不靠譁眾取寵 二子媽回歸家庭和教育基本面
source: Michelle Wu@Facebook
吳弭也示範了,在紊亂的聲浪中,即使有人們眼中激進的政見,也不能靠譁眾取寵,要能批判思考,而且回歸務實的基本面推動理念與取得信任。
許多人批評她與所處的民主黨,推動社會進步的家庭、勞工或公平等政策太過頭,難以落地。但她在2015年擔任市議員時,就推動波士頓市府員工可以有6星期的帶薪產假、育嬰假,無論孩子是順產還是不幸死產、親生還是領養,爸爸、媽媽、或是同性婚姻都有權如此。這在沒有法定帶薪產假或育嬰假的美國,是很大的突破。
她也曾經嘗試更大的跨部門市政計畫與論述,讓人不可忽視她的願景與溝通力。
2019年,她帶領一項活動,抗議波士頓地區提高公共運輸服務收費。美國的公車、地鐵、火車等大眾運輸票價不低,多數城市的地鐵或公車單程票價都超過2美元,擁有優待票卡也還要1美元以上。她當時指出,公共運輸服務不只是街上有多少車輛的統計數字,便捷且可負擔的公共交通將帶給低收入、老人與年輕人探索更多生活與工作可能性的機會,除去這些門檻將有助增加勞動力與人力資源流動,有助於整體經濟發展。在社會發展上,交通票價的分區收費也間接劃出城市地理上的收入差距與種族分隔線,形成移動成本與障礙。
所以,在這次的競選中,她也進一步主張要有更可負擔、甚至免費的交通服務,希望藉此打造更多社經流動、更環保永續的波士頓。她已有前例,證明她能用韌性實踐別人口中的不可能。
因為她不是在波士頓出生長大,也非當地傳統的白人男性菁英,所以從政過程不斷被唱衰,甚至被勸退,還被「建議」,如果要成功進入美國主流社會,應該學花式滑冰選手關穎珊發揮才華,而不是從政。
用彈琴、吃冰淇淋紓壓 化別人口中的不可能為可能
source: Michelle Wu@Facebook
關穎珊的才華、努力與成績眾所肯定,但是吳弭也有自己的道路。她因為家庭與官僚往來的歷程辛苦,決心從政。從2013年初試啼聲競選市議員,就打破許多紀錄。2016年,她成為市議會主席,也是該職位中的第一位華裔及有色人種女性。當時,很多大人物不斷說服她放棄,她告訴《紐約時報》,當時收到數千通勸退她的電話和電子郵件,使得她在床上痛哭、心力交瘁,但她還是撐了過來。
這些在在證明,後天的堅持與努力,在成長歷程上累積與展現的人格特質,可以幫助一個人在看似最不能出線的地方得到肯定。在這次波士頓市長選舉的第一輪,她在眾多市長參選人中,唯一不是土生土長的波士頓人,卻能在最終勝出。
波士頓的選民具有高度素質與期待,吳弭要持續跟波士頓人搏感情,更要不斷擘畫願景。她已經把城市的層次提到氣候變遷等跨越地理邊際的未來議題,希望在2040年實現碳中和。
這是宏遠且涉及各領域合作的目標,未來也必定有更多艱辛的時刻。人們關心,事業有成又要照顧兩個兒子的她,如何紓壓與休息。
她是鋼琴好手,曾在公開論壇指出,要參加辯論、一些重大活動之前,她會藉著彈琴,讓自己靜下來。她也會在知名的 Ron’s 冰淇淋海德公園分店犒賞自己,最喜歡的口味是焦糖牛奶糖布朗尼。可以想像,未來人們在店裡遇到她時,討論的議題會更廣,不只是民生、家庭、教育,還有波士頓全方位的發展與規劃。
【延伸閱讀】
老公問:「為什麼老婆不想當全職媽?」網友媽犀利回覆8個理由,引所有媽媽共鳴
比歐巴馬更受歡迎的?蜜雪兒歐巴馬也曾尋求婚姻諮商?美前第一夫人受歡迎的秘密
本篇文章由『親子天下』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你不孤單!你擔心的、傷心的、焦慮的我們都懂。
快來加入私密社團「媽媽妞真心話」,一個屬於媽媽們的交流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