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美國至善中心(the Greater Good Science Center)持續針對社交行為與情緒教育可能對孩子造成的影響進行研究,並邀集專家學者參與票選最具影響力的研究成果。去年主題為「如何活出有意義的精彩人生」,並在今年發表一系列研究,經過350位相關調查人員的交互審查,並逐一檢視過去15年來的研究結果後,彙整成以下6大發現:
1.你有能力改變關係與性格
Source:unsplash
經研究顯示,童年時期的經歷在在影響著我們日後在親密關係與性格上的表現;根據依附理論來看,小時候感受過什麼是愛和信任的人,長大後自然會朝著長期穩定的親密關係發展,反之則否。不過,最新研究也指出,人長大後並非只能被童年牽著鼻子走;事實上,有心理疾病的人,只要透過人際訓練、心理治療與藥物搭配,一般在2週到4個月內就能看到性格取向上的轉變。
2.照顧他人能增長復原能力
感恩、同理以及正向心態可以透過培養來建立,但在面對壓力時的消化與復原能力,是否也能依樣畫葫蘆呢?最新的調查顯示,我們只要透過幫助他人,就能從萬般壓力下重建自我;在助人的過程中,我們的內心除了會感到充實愉快,更能幫助我們正視問題的核心,不再只是一昧的逃避;另外,知道如何安慰他人也是一種極佳的情緒訓練方式。無論是給予或接受,都將有助於我們以開放的心態面對,形成一股正向的循環。
3.音樂能減壓,又能讓創意加乘
Source:unsplash
音樂以各種形式推動著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發展,這是因為音樂本身在情感的共鳴與傳達上都來得相當快速,輕易的就能將兩個陌生的個體串聯起來,進而形成一股集體的意識。同時,音樂也能提升學習、記憶、認知能力;根據最新的研究顯示,聽快樂的音樂可以讓人們的心態趨於正向,更有助創意發想,因為它能讓人專注;同時,快樂的情緒會讓人想探索新奇事物、玩樂,對點子的發想也很有幫助;另外,研究也顯示,與其只是靠聽音樂紓壓,加入合唱團跟著大家一起歌唱,紓壓的效果更加顯著。
4.情感比你想的更複雜
心理學家一度認為人類的情感不外乎就是喜、怒、哀、樂、驚喜、厭惡、恐懼這幾種情緒而已,然而,最新的研究指出,在特定情況下,人類至少還有27 種不同的情緒感受,像是懷舊、狂喜、不安等等,而且這些感受並非只在反應某種單獨的情緒,反而更像是由不同程度的情緒光譜所組成,像是焦慮中帶點恐懼、又有點噁心就是一種,或是原本感覺還蠻好的,但最後卻感到有點尷尬也是一種。
5.大人也需要目標感
目前市面上有許多書籍都在指導青少年如何尋找自己的人生方向跟目標,而師長們更是不斷耳提面命;不過最新的研究卻指出,比起青少年,大人們反而才要更加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標為何,因為不管教育程度以及健康狀況,當人有清晰的目標時,就能避免認知能力與體能的下降,同時也比較不會有失眠的問題,還能降低阿茲海默症的發生率。
6.情緒教育對人生有長遠影響
Source:unsplash
儘管情緒訓練的課程難以在短期內讓人看到孩子在學業與生活上的進步,不過透過長期的觀察卻發現,經過學校4年情緒訓練與社交能力課程的孩子,在情緒辨識、處理衝突與決策上的能力都更加敏銳;除了對外的態度變得更加謙和,在跟別人進行合作以及解決問題上的能力,也都獲得一定的提升;同時,學業成績也顯得突出,也較少發生暴力、霸凌等衝突,至於憂鬱跟焦慮的心理狀態也相對較少。
這項調查結果更發現,無論文化族群與社經地位,世界各地的學生在改變上都呈現出高度雷同,其中一項數據更顯示,這些孩子在成年後,也會展現出較高的社會參與度,對於投票與公共事務的參與也較為積極。長大後,你可能再也用不到三角函數,但你每天都必須要處理你的情緒,所以不妨好好培養能讓你一輩子都受用的社交與情緒能力。
【延伸閱讀】
多讓小孩發表意見能促進邏輯、語言能力!有助嬰幼兒提高智商的15個教養方法
本篇文章由『親子天下』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你不孤單!你擔心的、傷心的、焦慮的我們都懂。
快來加入私密社團「媽媽妞真心話」,一個屬於媽媽們的交流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