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竟然是史前非洲用來征戰、打劫的「大力丸」?咖啡的身世之謎!

女孩的心動發現

Search

tags
Follow Us _
Follow Us _
service4n@niusnews.com
106 台北市大安區復興南路二段45號11樓
@2024 niusnews

天天妞一下,天天好心情

天天妞一下,天天好心情
service4n@niusnews.com
105 台北市松山區復興北路143號11樓
@2024 niusnews

咖啡竟然是史前非洲用來征戰、打劫的「大力丸」?咖啡的身世之謎!

咖啡竟然是史前非洲用來征戰、打劫的「大力丸」?咖啡的身世之謎! 咖啡誌、咖啡日安、everydaycoffee、咖啡由來、咖啡節
share
心動瞬間_

阿拉比卡咖啡的傳說、誕生、命名與傳播路徑,如同她的千香萬味,令人痴迷!

遲至15世紀中東文獻才首次記載一種可提神醒腦、製造快樂的飲料咖瓦(Qahwa),此乃咖啡飲品的前身,至今雖只有短短七百多年歷史,卻對人類在宗教、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層面上,產生重大影響。阿拉比卡咖啡的傳說、誕生、命名與傳播路徑,如同她的千香萬味,令人痴迷。 

 

 

 

咖啡的「史前時代」


最早與咖啡結緣的,是東非的蓋拉族(Galla)西元前兩千年,古老的蓋拉族已活躍於今日索馬利亞至肯亞一帶,過著遊牧生活,後來被索馬利亞興起的民族,驅趕至肯亞與衣索匹亞。蓋拉族是今日衣索匹亞主要的民族之一,占衣國人口高達30%以上,由於蓋拉一詞具有貶義,20世紀後,更名為奧羅莫族(Oromo)

 

 

早年的蓋拉族好戰成性,為了提高戰鬥力,將一種名為邦(Bun)的果子──即今日所稱的咖啡果,搗碎後,混合動物脂肪揉成小球,作為遠行、征戰或打家劫舍的「大力丸」。歷史學家認為,蓋拉族早在西元六世紀以前,就知道咖啡果的奇妙神力,目前衣索匹亞的奧羅莫族人,仍保有吃大力丸,或以咖啡果釀酒的習慣。

 

有關西元五世紀,咖啡創世紀的牧羊童與跳舞羊群傳說,流傳至今、版本諸多,始作俑者是1671年羅馬的東方語言學教授奈龍(Antoine Faustus Nairon),為爭奪咖啡起源解釋權,而以拉丁文撰寫的咖啡有益身體論述《De saluberrima potione cahue : seu, Cafe nuncupata discursus》,牧羊童說首度出現於此。

 

法國知名的東方學者兼考古學家,同時也是《一千零一夜》的翻譯家伽蘭(Antoine Galland),於1699年,曾抨擊奈龍教授的牧羊童說荒誕不經,未得到支持。至1715年,法國知名旅遊作家尚德拉侯克(Jean LaRoque),以法文著述《快樂航向葉門Voyage De L'Arabie Heureuse》,書中介紹葉門的風土民情,還專章探討咖啡起源,並引用奈龍教授的牧羊童說,在遊記的包裝下,該書不但成為歐洲暢銷書,也成功宣揚牧羊童說,牧羊童卡狄就在眾口鑠金下,成了全球公認的咖啡始祖,傳頌至今

 

咖啡的「有史時代」


儘管如此,關於咖啡的史料紀錄,遲遲至15世紀,才首次出現在中東的文獻。伊斯蘭教蘇非教派的信眾,為了熬夜祈禱與修行,飲用一種名為咖瓦的黑色飲品來提神。葉門摩卡港的守護神夏狄利(Shadhili),與亞丁港的法律編審達巴尼 (Dhabhani),同為15世紀葉門蘇非教派的重要人物,也是推廣咖瓦的先驅。蘇非教派在伊斯蘭教當中,是僅次於遜尼派、什葉派的第三大教派,宣揚神秘主義,真主阿拉在蘇非教眾心目中,是易於親近、理解的形象,有別於其它派系較為嚴肅的詮釋;蘇非教眾透過冥想、音樂、舞蹈及呤詠讚神,達到忘我境界,與真主阿拉接觸。由於祈禱儀式經常在晚上舉行,因此如何驅趕瞌睡蟲,是個重要課題,衍生出教眾服用提神飲料的習慣,從最早的嚼食咖特草(Khat),至沖泡咖許飲料(Qishr,咖啡果肉茶)進化到取出咖啡豆,經過烘焙,再沖煮來飲用的咖瓦。

 

 

蘇非教眾白天在市場上賺錢養家,晚間至清真寺祈禱與真主神交,很自然地將寺內提神助興的咖瓦,介紹給親朋好友。咖啡合法性的爭議,最先在聖城麥加和麥迪那引爆,保守勢力試圖把咖瓦侷限在宗教與醫藥領域,規範一般百姓不得任意飲用;但另一股力量又想突破宗教與醫藥的高牆,將咖啡世俗化、帶進民間。1511年,麥加掀起查禁咖啡館的風波,撰史者開始關注咖啡館議題,咖瓦一詞大量且持續地出現在1500年以後的中東歷史文獻,甚至是阿拉伯平民書信、散文、遊記或法律意見,成為一股百花齊放的顯學與新時尚。

 

咖啡的傳播


15世紀後,咖瓦在阿拉伯半島和中東大流行,咖瓦的原料──即阿拉比卡咖啡發源於衣索匹亞與蘇丹和肯亞交界的高原區,約莫14至15世紀,才從衣索匹亞的哈拉,傳到葉門。阿拉比卡旗下的兩大主幹品種:鐵比卡與波旁,被帶出原產地、在葉門被馴化,大規模商業栽培,以供應中東地區咖啡館的需求。

 

16世紀後歐洲海上強權葡萄牙、西班牙、荷蘭、法國與英國,在葉門發現又黑又香,帶有龐大商機的提神飲料咖瓦,於是從葉門摩卡港,將咖啡豆進口至歐洲。當時控制阿拉伯半島的鄂圖曼帝國,為壟斷商機,規定葉門咖啡豆必須先經沸水煮過或烘焙,才准出口,並且售價高昂。歐洲列強於是想盡辦法盜取葉門的咖啡種子,運送到海外殖民地,另闢栽植場,搶食極具規模的商業利益。

 

 

1670年,印度回教徒巴巴布丹在麥加朝聖的回途,行經葉門時,盜取7顆豆身較長的鐵比卡種子藏在身上開啟了印度咖啡的栽植產業。1696至1699年間,荷蘭人從印度引進鐵比卡,啟動印尼的咖啡種植產業。1715年,法國自葉門引入另一種豆身較短圓的咖啡品種,種植在東非外海的法屬波旁島,遂以波旁來為其命名。1722至1723年,法國海軍軍官狄克魯潛入凡爾賽宮的溫室,以美人計迷惑守衛,成功盜取荷蘭人送給法王的鐵比卡,費盡千辛萬苦,帶著苗株,飄洋過海,將其種植在加勒比海的馬丁尼克島,點燃拉丁美洲的咖啡栽植火苗。1860年,巴西又從波旁島引進短圓身的波旁品種,鐵比卡與波旁自此遍植中南美洲產區。換言之,至17世紀末葉,亞洲才存在咖啡栽植業,而拉丁美洲,則遲至18世紀才有咖啡樹。

 

阿拉比卡的命名


18世紀後,歐洲列強運送大批非洲黑奴到殖民地種咖啡,一舉打破葉門壟斷全球咖啡市場。然而,阿拉比卡咖啡的學名──Coffea arabica L.,遲至1753年,才由瑞典植物學家卡爾.林奈,以二名法定名,此學名的白話文為:「咖啡屬底下,阿拉伯的種,林奈命名。」

 

當時歐洲慣稱葉門為快樂的阿拉伯(Arabica Felix),林奈大師竟然犯了美麗的錯誤,誤以為咖啡原產於葉門,遂以拉丁文Arabica──即「阿拉伯的」作為種名,以彰顯咖啡產自阿拉伯。儘管這也不能全怪林奈大師,畢竟衣索匹亞身處非洲內陸且不靠海,歐人不易進入。葉門位置優越,是海權強國到亞洲必經之地,才誤以為葉門是咖啡原產地。今日若將阿拉比卡學名改為衣索匹卡( Coffea ethiopica ),或許會更接近事實。

 

阿拉比卡誕生於異種雜交事件


近30年,科學家透過基因分析系統,確認阿拉比卡誕生於單次的異種雜交事件,在天時地利的偶發情況下,造出異源四倍體,母本為尤金妮歐狄絲(Coffea eugenioides),父本為坎尼弗拉(Coffea canephora),也就是說,阿拉比卡的44條染色體,22條來自母系尤金妮歐狄絲,另外22條繼承自父系坎尼弗拉。

 

 

科學家推估,這起成功機率極低的異種雜交事件,發生於一萬至二萬年前,但亦有學界認為,約莫是在60至100萬年前。阿拉比卡作為單次雜交事件所繁衍的後代,注定基因多樣性偏低、因應病蟲害及氣候變化的能耐較差。

 

 

阿拉比卡(C. arabica)是咖啡屬(Coffea)麾下125個物種之一,位階與咖啡屬其他124個物種,包括坎尼弗拉(俗稱羅布斯塔的C. canephora)、賴比瑞卡(或西班牙讀音利比利卡C. liberica)、尤金妮歐狄絲(C. eugenioides)、剛果西斯(C. congensis)等相同。阿拉比卡是一個物種的集合名詞,底下有成千上萬個品種,諸如鐵比卡、波旁、卡杜拉、卡杜阿伊、藝伎、象豆、新世界、74110、74158等等。同理羅布斯塔、尤金妮歐狄絲底下,也有許多不同品種。

 

但阿拉比卡與咖啡屬底下,其他124個物種,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阿拉比卡是唯一的異源四倍體,自花授粉、風味優雅,且市佔率最高,是傳頌最多的美味咖啡!


撰文/韓懷宗 
圖片來源/Pexels

 


-----------

關於 C³offee 咖啡誌

咖啡誌除了是專業職人的情報誌、咖啡玩家提升等級所需知識與資訊來源,同時也是一本可輕鬆翻閱,獲得知性滿足的享樂品味生活誌。

 

官網:https://c3.coffee/index.html

 

share

《絕地戰警:生死與共》7看點! 威爾史密斯患有恐慌症?霍華警長勾結毒梟?

《絕地戰警:生死與共》7看點! 威爾史密斯患有恐慌症?霍華警長勾結毒梟? 絕地戰警生死與共、絕地戰警、威爾史密斯、馬汀勞倫斯
share
心動瞬間_

\ 硬漢嘴砲二人組重磅回歸!/

「Bad boys bad boys what you gonna do」好萊塢最瘋動作爽片搭擋回來了!繼2020年播出的《絕地戰警FORLIFE》,麥克勞里(威爾史密斯 飾)和馬可斯班奈特(馬汀勞倫斯 飾)再度重返大銀幕,展現他們寶刀未老的動作特技,本篇爆米花小姐整理《絕地戰警:生死與共》電影亮點,除了上演警匪動作片的緊張刺激、笑鬧場面,究竟這對「硬漢嘴砲二人組」將如何穿梭在槍林彈雨間呢?快繼續看下去!

 

 

 

《絕地戰警:生死與共》看點1.

電影介紹

Source:索尼影業提供

由麥克(威爾史密斯飾)與馬可斯(馬丁勞倫斯飾)甩尾飆車開啟電影序幕,已故前邁阿密警監「康拉德·霍華」警長被指控暗中與毒梟勾搭,麥克·與馬可斯警探決定為長官洗刷冤屈,在調查過程被敵方設局成為通緝要犯,讓昔日最瀟灑的警探2人組走上逃亡之路,導演組也強調《絕地戰警:生死與共》不只是動作片,主角的人生也有著顯著的轉變,究竟這兩位亡命之徒能否挖出邁阿密警隊與販毒集團之間的陰謀呢?

 

 

 

《絕地戰警:生死與共》看點2.

威爾史密斯

Source:索尼影業提供

Source:索尼影業 @YouTube

被譽為「票房傳奇、風流浪子」的威爾史密斯,從演以來主演的好萊塢動作大片,皆創下破億票房紀錄,在《絕地戰警:生死與共》終於成婚,原本以為結婚後能過著平淡幸福的生活,沒想到逝世的霍華警長被誤會與毒梟勾結,麥克展開一連串的調查,卻也陷入販毒集團的陰謀。雖然兩人不改愛說幹話本色,但麥克有別於過往腦衝的個性,這一集變得更加小心,彷彿化身之前的馬可斯,甚至有幾幕準備開槍瞄準敵人時,竟「恐慌症」發作?

 

 

 

《絕地戰警:生死與共》看點3.

馬汀勞倫斯

Source:badboys @Instagram

Source:索尼影業 @YouTube

馬汀勞倫斯飾演「馬可斯」,原本畏首畏尾、一律顧忌的性格,在麥克婚宴上心臟病發,搶救痊癒後徹底變成了另外一個人,覺得自己沒有做不到的事,上演不少脫序行為,像是跑到醫院頂樓露出屁股蛋、向鱷魚催眠反被狠咬(XD),這集也因為馬可斯心臟病發,導致飲食必須少油少糖,讓從不忌口的他逮到機會就想破戒,甚至還在槍戰現場幽默爆出「黑色雷根糖,沒人愛吃!」

 

 

 

==========以下看點涉及劇情,請妞妞們斟酌下滑=========

 

 

 

《絕地戰警:生死與共》看點4.

康拉德·霍華「錄影檔」成故事反轉?

Source:索尼影業 @YouTube

延續第三部《絕地戰警FORLIFE》劇情,麥克在慶祝酒會上遭到艾曼多槍擊,昏迷好幾個月康復後決心報仇,當他收到線人情報獲得軍火商布克·葛拉西的存在,霍華警長則下令麥克遠離調查,沒想到自己卻遭到艾曼多的暗殺,警長的死不僅替第三季留下伏筆,在《絕地戰警:生死與共》也成為整部電影的反轉,預告片中警長透露「如果你們看到影片,我大概死了,下令殺我的主使就在警局,他們接下來會追殺你們」,麥克與馬克思能否成功揪出警局的內鬼呢?

 

 

 

《絕地戰警:生死與共》看點5.

最帥反派「雅各布·西皮奧」

Source:jacobscipio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p/C7XLAiHPsR_ 

雅各布·西皮奧飾演「艾曼多·阿雷塔斯」,是麥克的私生子,身為黑幫的少主身手非凡,在第三部續集遭「伊莎貝(麥克的偷情對象)」指派謀殺那些殺害他父親的人,才讓麥克發現艾曼多是他的親生兒子。在《絕地戰警:生死與共》扮演著重要角色,除了揭發警局內鬼,也和麥克聯手對抗販毒集團的陰謀,爆米花小姐對艾曼多在監獄「一人打數10位壞人」的動作戲最印象深刻,這幕還能看到裸上身的養眼肌肉畫面哦(眨眼)

 

 

 

《絕地戰警:生死與共》看點6.

警局內鬼是誰?

Source:badboys @Instagram

從瀟灑的警探活寶,瞬間被誣陷成為販毒集團搭擋、殺害警察的全民公敵,麥克、馬可斯、艾曼多三人尋找警局內鬼同時,沒料到販毒集團竟放出「懸賞令」,讓警方、黑道同時追殺他們,經歷各種血脈噴張的打鬥畫面,麥克堅定地看著彼此喊話「只有我們,沒有後援!發生任何事都不要呼叫菁英小組幫忙」究竟警探裡的內鬼會是誰呢?是凱莉、多恩、莉塔還是洛克伍?

 

 

 

《絕地戰警:生死與共》看點7.

「靈魂沒有老二,我確定我的靈魂有大屌」

Source:索尼影業 @YouTube

幹話始祖金句滿滿!馬可斯向麥可真情表露「嘿,麥克,我們是靈魂伴侶」,下一秒讓麥克冷漠回應「我的靈魂伴侶不會長這樣」,馬可斯「你太注重外表了,靈魂沒有老二」,麥克「我確定我的靈魂有大屌」,一連串幹話系列超瘋狂!

 

 

 

《絕地戰警:生死與共》將於2024年6月5日於全台戲院盛大正式上映,妞妞們快一同支持這對寶刀未老的「絕地戰警CP」!

share
妞活動 _
贊助商廣告
贊助商廣告
latest news _
latest
READ MORE
New Member_
加入會員
歡迎使用fb帳號直接註冊加入會員。提醒您,別忘了驗證您的手機號碼,才擁有妞活動抽獎資格唷!
同意收到妞新聞電子報
已了解並同意 妞新聞會員權益聲明與隱私權條款
妞會員註冊
FACEBOOK快速註冊
粉墨誌女生研究室
Q.
姓名:
Email:
生日:西元
性別:
*請務必確認個人抽獎資料之正確性,若資料不全或錯誤,致無法核對、通知活動相關訊息或送達獎項,視同放棄中獎資格。
下一題